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诊断 >> 心包结核合并淋巴结核PETCT显像1例
作者:李伏燕,陈义加,裴之俊,湖北医院PET中心
患者男,38岁。因咳嗽和心包积液3天入院,咳少量白色黏痰,无发热、寒战等。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皮肤粘膜无黄染。叩诊心脏浊音界稍扩大,左锁骨上窝可触及两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胸片示:大量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心脏彩超示二三尖瓣少量积液,心包积液(中等)。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ESR25mm/h,PPD弱阳性,ENA阴性,TbAb阴性,TSPOT‐TB阴性。痰涂片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未找到霉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两天无致病菌生长。心包积液深红色,浑浊,无凝块,李凡他试验阳性,未找到抗酸杆菌,心包积液DNA异倍体分析正常。
胸部CT示: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肺下叶少许纤维灶,左侧胸膜稍增厚。PET/CT示:心包不均匀增厚伴代谢异常增高,双肺肺门、纵隔、左锁骨上区及门腔静脉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图1,2),上述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建议行左锁骨上区淋巴结活检以除外结核可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图1 PET/CT心包不均匀增厚伴代谢异常增高,双肺肺门、纵隔、左锁骨上区及门腔静脉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
图2 左锁骨上区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取淋巴结活检处
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于左颈前部沿横纹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完整分离包块,切除肿大淋巴结,约1.5cm×1cm×0.5cm,切面灰白灰黄实性质中。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图3)。
图3 (左锁骨上)淋巴结结核
讨论:
淋巴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淋巴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特异性感染。结核性心包炎通常由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核直接蔓延而来,或者由原发肺结核或胸膜结核感染血源性播散,结核性心包炎部分可发展为心包缩窄,影响心脏功能,结核性心包炎的早期治疗对于预后的关系重大,一旦诊断明确,即采取抗结核治疗或外科治疗。临床表现常有发热、胸痛、心悸、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及盗汗等,结合血清学、细菌学及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无明显原因的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好发于颈部、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早期易误诊,随着病情发展,侵及范围极广,当仅有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时,可依靠CT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活检,必要时可作胸腔、腹腔探查手术,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本例患者为男性,以咳嗽、心包积液就诊,临床表现及血清学、细菌学诊断结核证据不足,患者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并代谢异常增高,18F‐FDG半定量分析采取标准化摄取值(SUV)评定,双肺肺门、纵隔、左锁骨上区SUVmax4.1~7.9,心包SUVmax5.5~13.6,门腔静脉间隙SUVmax5.5,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
PET/CT可获得全身各部位的代谢及解剖融合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较CT、MRI更具优势。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FDG),能够灵敏的反映病灶葡萄糖代谢活性,肿瘤组织摄取18F‐FDG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存活数量密切相关,大部分肿瘤病理类型在18F‐FDGPET/CT影像中均显示为高摄取,在正常生理和良性病理改变情况下,一些细胞也是以无氧糖酵解为主要模式满足其生物功能所需能量,在18F‐FDGPET/CT影像中显示为高摄取,另外,由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在行使其吞噬功能时,其能量代谢也是以无氧糖酵解模式为主,因此感染、肉芽肿等炎性病变在18F‐FDGPET/CT影像中也可以表现为高摄取灶。
于芳等对66例颈部淋巴结病变PET/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中PET/CT诊断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准确率为80.0%。因此,我们在分析影像图像时并不能仅通过18F‐FDGPET/CT影像中18F‐FDG摄取的高低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还需结合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等,在诊断中拓宽思维,注意鉴别诊断,提高此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年第24卷第6期
转载自:医脉通
版权声明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白癜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