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小作文的灵感来源于某天看到神仙姐姐的热搜“刘亦菲胖了”,点开图片后不禁一个白眼,就这?也叫胖??!

图片来自网络

话不多说,直接切题,很多身边的小姐妹总是在自己胖了还是肿了之间分不清楚(狗头保命)。那么我们就来严肃的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肿。

水肿的概念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

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

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此外,临床中往往是一个多病因共同引起的水肿表现。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还见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积血、心肌或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及心肌硬化等。这些疾病多由于心包、心肌或心内膜广泛病变,导致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淤血、静脉压增高,从而出现腹水、胸水及肢体水肿。这类病人常伴有心脏病病史,发病时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如BNP、心脏彩超等检查常见明显异常。

2、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组织疏松部分不同程度的水肿,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肾炎或肾病,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因此,尿常规及肾功能等快速简便的辅助检查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方式。

3、肝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化和肝癌。由于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降低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无常水肿。水肿特点为可凹性,常先出现踝部,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形成顽固性腹水。患者常伴有黄疸、肝肿大、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临床上主要伴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方面。因此,肝功能检查是关键。

4、营养不良性水肿:又称低蛋白血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时间的负氮平衡,以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全身性水肿为其特征。这类病人血白蛋白检测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维生素缺乏等。

5、内分泌性水肿:指内分泌激素过多或过少而干扰水盐代谢或体液平衡而引起的水肿。这类患者常伴有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如黏液性水肿、经前期水肿等。

6、特发性水肿:由于这类水肿无确切的发病原因,故冠以"特发性"一词。虽然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从病生理的角度上说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细胞外液在皮下间隙有异常增多。值得庆幸的是,特发性水肿大多无严重后果,病情常呈周而复始,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进展。该病在临床表现上也颇具特点,有许多蛛丝马迹可查,患病者可据此自我诊断。

7、妊娠性水肿:在妊娠的中晚期部分的孕妇会发生下肢,特别是脚部和踝部以下的轻度的水肿,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增大的胎儿压迫,造成静脉的回流有一定的障碍,液体渗入组织间隙。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激素的水平,胎盘分泌的某种激素或者肾上分泌的醛固酮过多造成的水肿。妊娠水肿经过休息以后就会明显的减退或者消失,如果经过休息以后没有见到消失,而且随着孕周越来越重,医院去做尿的检查、肾功能的检查以及血压的检查。

8.药物性水肿:指临床上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体液平衡紊乱,体液潴留于组织间隙而出现全身或局部肿胀.药物性浮肿是指因使用某些药物之后,由于药物的作用使身体上某些部位产生浮肿的现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CCB类降压药等药物,可导致脸,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二)局部性水肿

1、过敏性水肿: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食品、花粉、感染或物理因素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压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除水肿外,常伴有皮肤瘙痒和皮损,临床上以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较常见。

2、阻塞性水肿:主要是指静脉或淋巴管阻塞引起的回流受阻,进一步管内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组织间隙水肿。常见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病等。

3、炎性水肿:炎性水肿是指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大量渗出到组织间隙的结果,引起炎性水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变质等作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如复发性丹毒、痈等。

最后,祝愿所有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136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