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民

编辑:初夏

临床上,常用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主要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强心苷。这些药物虽然都可以用于慢性衰竭的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存在许多认识上和做法上的误区,如患者不能够高度重视,可危及生命。

1

误区1:利尿剂越多越好

在慢性衰竭的治疗中,利尿剂可改善患者症状,但利尿剂通常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因为利尿剂在排出体内水分的同时,也会将体内的一些电解质即一些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等排出体外,引起电解质紊乱,有时可加重心衰症状(比如体内钾离子过低时),并且不同的利尿剂所排出的离子也不一样。

此外,过度利尿,体内血容量不够时,血压就会下降,出现低血压。血压太低,心功能同样也会恶化。

所以,在用利尿剂时也要注意患者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问题,不要认为利尿剂管用就使劲地吃,觉得排尿越多越好,就不肿了。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对的。

患者的情况不同,对制剂的选择也不同。心衰症状较重时,可静脉用药或用利尿效果较强的药,如速尿等,如果病情相对稳定时,可以用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这些作用相对缓和的药物。对药物的选择,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反应而定,比如同样剂量的速尿用在不同患者身上会有不同反应,这就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剂量。

此外,还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因为某些利尿剂对体内糖和血脂的代谢会有影响(例如双氢克尿噻),所以选择时应谨慎。

2

误区2:强心药越多越强心

从表面上看,强心甙类药物是治疗慢性衰竭最有效的药物。但从临床上看,它虽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但它对于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此制剂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很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此种药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

所以,心衰患者通常的用药量是每天半片,最多一片,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心脏功能及原来的心脏疾病情况来定。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的耐药性就很差,用量也应更小。

洋地黄中毒最早的表现就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但心衰尤其是右心衰时,也可出现这类症状,要注意区分;洋地黄中毒的第二类症状是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如得不到及时处理,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中毒的第三类表现是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烦躁、失眠以及黄绿视等,需警惕。

3

误区3:ACEI可用于所有慢衰竭性的治疗

ACEI用于治疗慢性衰竭,确实是一大进展,有不少循证医学资料,但均集中在由心肌疾病引起的心衰,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心肌病心衰。

对风湿性心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疾病、肺源性心脏疾病、心包疾病所致的心衰,无相关循证医学资料。

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其血流动力学异常,有的疾病应用ACEI不仅无效,还可使心衰恶化。

以下几种情况应禁用或者慎用ACEI类。

心脏:主动脉狭窄(主要指肌部狭窄)和严重的梗阻性心肌病,用ACEI可致收缩压差增大,病情恶化。严重心衰伴心绞痛和血压低者,用ACEI后由于血压降低而病情恶化,故应慎用。

妊娠:用ACEI可致畸胎和死胎,尤其在怀孕头16周内禁用。

肺脏:ACEI可使慢性咳嗽加重,应慎用。

慢性心衰的治疗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早治,纠正主因与诱因。用药时应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千万不要盲目加量。当然,也不要用量不足。由于ACEI可能引起首剂低血压,故应从极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以达到有效剂量或靶剂量。

往期热文推荐

1.卫生院如何“搞”,才能“活”?

2.面对正式“转正”,村医要淡定

3.患方私自录音录像,医方怎么做才能依法维权?

4.卫生院和村医要和谐相处,只能这么干!

5.健康档案十年,收获了什么?

6.乡镇卫生院期待这两个负担能减一减!

7.村医出事,卫生院担责,这才是乡村一体化该有的样子

8.医院标准来了,能否挂牌主要看这个硬标准!

9.医改10年回望┃家医签约服务,基层难以承受之重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y/126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