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感觉热吗?热吗?热吗?

最近吉首再次回到“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的火炉模式

知道前一阵子我大吉首人民是怎么扛过来的吗?

用这位“洪荒少女”的话讲,就是

↓↓

而本轮吉首重回火炉是因为它来了

↓↓

没错,秋老虎,来了!!!!此次秋老虎祭出“洪荒之力”,据吉首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我市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在36℃左右。

于是,在吉首的你成了这个模样

躺在床上,红烧!铺张凉席,板烧!

下了床后,清蒸!出去一趟,爆炒!

游了个泳,水煮!回来路上,生煎!

进了家门,回锅!

看看这天气

要问我太阳有多高,

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热。

不要问我天气有几度,

我会告诉你很高很高。

秋老虎来了,大家小心中暑

医院急诊内科接连收治了多名轻症中暑患者。“这些中暑患者都因是长时间待在闷热、潮湿环境导致的。”据接诊医生介绍。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一般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症状一般为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患者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会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立秋’过后,气温不会下降很快,人们还要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天气,避热纳凉依然很重要。”这位医生表示,“立秋”之后,大家还是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工作的群体尤其要注意,要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人丹、清凉油等常规防暑降温药品。以外,婴幼儿、老年人、产妇、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等人群也要格外注意避免中暑。

出门除了防暑防晒还要防猫狗

除了自身要防止中暑外,也要谨防动物情绪中暑!

专家表示,狗狗属于比较忠诚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攻击主人。但如果气温过高,狗狗会出现情绪中暑。

“狗狗同人一样,高温下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加上它们没有汗腺,主要靠吐舌散热,所以一旦出现情绪中暑,自身控制能力会大大降低,咬人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专家说。总之一句话:出门,防暑防晒防猫狗!

另外,关于秋老虎

这些你必须知道!

秋老虎最容易生这10种病!

1、心血管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秋老虎”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中暑——严重的致死率高达60%

在“秋老虎”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3、面瘫——满脸大汗更易面瘫

“秋老虎”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面瘫!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4、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

进入“秋老虎”,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5、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

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6、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秋老虎”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秋老虎”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7、红眼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一人感染红眼病全家遭殃。“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那共用毛巾、手帕、脸盆、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

8、扁桃腺炎——疼痛得无法吞咽

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因此“秋老虎”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

9、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在“秋老虎”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

季节交替,高温多雨的天气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10、溃疡——立秋一过满嘴溃疡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出现的。这期间,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

末伏

如何正确的养生?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

末伏需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末伏时节,艾灸穴位养护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请注意:

吹空调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处于夏秋更替时间段,还要注意提前预防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复发。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甘蔗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效果。

适量户外运动,切不可大汗淋漓

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都市快报、健康时报、最爱大北京

末伏期间,尤其要注意身体健康哦!

戳大拇指转给朋友们!

↓拇指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z/114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