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诊断 >> 方丕华左心耳封堵治疗疑难病例新策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病房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多种全国心血管病核心期刊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先后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主译和主编专著近10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三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反复心悸,诊断房颤9年,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以及重度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接受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后,3年前患者入院行房颤导管消融术治疗,术后患者房颤复发,并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抗凝提示INR波动。年1月8日患者再次入院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超声检查提示左房增大(左房前后径54mm)。术前患者经食道心脏超声和左房增强多排CT排除心脏血栓存在。
术前5天停止口服华法林,并桥接皮下低分子肝素。全麻后,在持续食道超声的指引下行左心耳封堵植入术。经右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并置入SL1长鞘和猪尾导管入左房。在食道超声指引下将猪尾导管送到左心耳。右前斜30°和足位20°造影左心耳,显示左心耳呈菜花状,有两个主要分叶,口部宽直径达31.9mm(图1A)。不适宜单个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左房CT和超声三维重建提示患者左心耳内一条大的梳状肌将左心耳分为两个独立的分叶(图1B)。因此,对该患者采取了双左心耳封堵器植入。用12F双弯左心耳封堵器传送鞘置换SL1长鞘。左心耳上分叶,采用27mm规格左心耳封堵器(Lefort,乐普医疗)进行封堵。封堵器封堵心耳上叶口部,牵拉试验证实贴靠稳定,超声证实封堵器直径压缩率达11%。超声证实上叶密封良好。下叶同法采用21mm规格封堵器进行封堵(图1C,F)。两枚封堵器均一次释放成功。术中造影和经食道超声证实左心耳和左房血流阻断,未见残余血流(图1D,E)。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mg,术后1月门诊随访,经食道超声证实封堵器周围无残余分流。
二、讨论左心耳是房颤血栓栓塞的主要来源。而左心耳封堵也逐渐成为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在绝大多数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都采用单个封堵器封堵心耳口部。对于心耳口部较大的左心耳,可以采用新型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封堵[1]。目前最为常用的是AmplatzerCardiacPlug(ACP)(St.JudeMedical)封堵器[2]和WATCHMAN?封堵器[3]。之前的研究中,报道了使用两枚ACP封堵解剖复杂的心耳,该技巧创新经随访效果良好[4]。本中心报道的病例为首例植入两枚非ACP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
与ACP封堵器不同,Lefort封堵器结构与WATCHMAN?封堵器相似,由一降落伞状镍钛合金框架和底部的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纤维帽构成,围绕在框架周围的10个锚起固定作用。而在底部,无ACP封堵器特有的圆盘。Guérios等[4]报道的采用三明治叠加的方法只适用于ACP封堵器,而对于无圆盘结构的lefort封堵器则不适用。此外,并排放置Lefort封堵器同样存在问题:首先,在封堵器和封堵器之间会存在裂隙,在缺乏底部圆盘封堵心耳口部时,会致残余血流。第二,封堵器外周的锚会损伤紧邻封堵器的PET膜,损害封堵器本身,导致次生分流。此外,由于存在长期的相互机械作用,晚期并发症,例如心包填塞和器械脱落造成栓塞同样需要引起注意。对于非ACP的封堵器,本中心不建议并排放置两枚封堵器。在该病例中,患者心耳中存在一嵴状的梳状肌将心耳分为独立的上下两叶。因此对不同的分叶植入独立的封堵器,可以避免两个封堵器的并排放置,从而避免了封堵器之间存在的分流和封堵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由于心耳远端内膜表面复杂,血流紊乱,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封堵心耳的远端和封堵整个心耳应能够达到同样的预防心耳血栓的效果。而对于结构类似WATCHMAN?的封堵器,在存在独立心耳分叶且口部较大的患者中,可以尝试采用植入两枚封堵器的方式达到左心耳封堵,有可能扩大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范围。
参考文献(略)·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出自《门诊》杂志年07月刊P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z/1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