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猫杯状病毒(FCV)感染是猫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即精神沉郁、浆液性和粘液性鼻漏、结膜炎、口腔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伴有双相热。猫杯状病毒感染是猫的多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猫杯状病毒属杯状病毒科、杯状病毒属。过去将此病毒划人小RNA病毒科,称为猫小洲A病毒。核酸为股RNA,病毒粒子直径37~40纳米,32个空心壳粒呈二十四面体立体对称。病毒的名称来自外观,即病毒粒子表面镶嵌着32个杯状壳粒而得名。病毒在脑浆内繁殖,有时呈结晶状或串珠状排列。病毒对脂溶剂(乙醚、氯仿和脱氧胆碱盐)具有抵抗力;PH3时失去活性,pH4~5时稳定;50℃30分钟灭活。该病毒无血凝性。只有一个血清型,可在猫的肾细胞、舌细胞、胸腺细胞及猫胎肺细胞上生长。

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仅猫科动物对此病毒易感,常发生于8~12周龄的猫。猫咪持续受到杯状病毒的感染是很常见的。FCV主要通过污染的小水滴传播,猫常因为吃进去受到污染的食物,或吸入带有病毒颗粒的小水滴而感染,这些小水滴通常是随着猫咪打喷嚏,而散落在环境中,可传播至1米远的距离。在流行病学上,感染的猫咪会成为带毒者,并从咽喉部排毒。

FCV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持续存在于猫群中:

1,直接通过急性感染的猫咪传染给易感猫咪。

2,通过环境持续存在的病毒而感染。

3,通过复原猫持续排毒而感染,就是所谓的带毒者。

带毒现象相当常见,尤其野外流浪猫群。虽然进行免疫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但没有降低流行的趋势。

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症状,与猫鼻支相似,很难鉴别诊断。潜伏期为19天,最初的症状包括发烧,发热至39.5~40.5℃,浆液性的鼻眼分泌物,结膜炎,结膜水肿,大量流口水,不吃东西,频繁打喷嚏,舌面溃疡或硬腭溃疡,可能也会出现急性跛行,呕吐腹泻,无食欲。如果感染到脑病患猫可能出现痉挛。病程约为1-4周。幼猫感染后会发展为病毒性肺炎,这也是幼猫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死亡率最高可达到30%。被杯状病毒感染的猫咪常混合疱疹病毒感染。如果病程较长,由于猫咪免疫力急剧下降,到后期往往容易继发其他病毒病感染,例如猫瘟,则死亡率大大上升。

诊断:

确诊的方法只有在咽喉,粪便,血液,鼻子和眼结膜分泌物或溃疡处取样,进行病毒培养,但是临床上无法完成这一项,同时治疗方法大致等同。所以对猫的上呼吸道疾病大多不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1,除非存在严重的肺炎,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如果出现厌食或口水流出较多则需要输液。

2,治疗主要是对症疗法。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可以应用阿莫西林。在疾病的早期还应该去除掉眼鼻分泌物,猫咪如果闻不到气味,它们是不会进食的。一般来讲只要猫咪能吃东西,预后往往都不错。

3,眼药的选择,一般会用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2-3小时点一次或红霉素眼药膏一天3-4次。如果脓性眼分泌物较多不建议使用膏剂药品,因为不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4,不建议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任何激素,包括含有激素的眼药。我们需要提高猫咪的免疫力,而激素会导致猫咪的免疫力下降。

如何防止传播:

基本原则为做好免疫,勤通风,减少猫咪的应激反应。患猫与健康猫至少间隔1米距离,做好能做到两个屋子里养。主人与患猫接触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家里有猫咪杯状病毒正发病时,家里不要再新进猫咪。因为母猫可能是带毒者,且检测不出,因此幼猫最好在4周龄时断乳。

关于免疫:

虽然FCV有很多血清型,毒力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找出一种毒力较弱的血清型来制作疫苗,抵抗其他血清学的感染。有一部分猫咪注射过疫苗之后被传染上杯状病毒的几率也是很大,但往往症状都不是很明显,或很好控制。复原后需要重新免疫。









































夫奇银屑胶囊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79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