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聚焦ESC年ESC心包疾病
心包疾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心包疾病主要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和心包肿瘤等。来自意大利的IMAZIO教授介绍了不同心包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新的诊断策略将患者分为心包炎和心包积液两类。
在因胸痛就诊的急诊患者中,心包炎约占5%。指南对急性心包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符合以下任意两条标准即可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提示新发的广泛ST段抬高或PR段压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新发或积液量增加)。指南推荐根据主要的一般检查和预测因素评估患者的危险度,建议高危患者直接住院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低危患者接受经验性NSAID治疗,若治疗1周后仍无效,建议住院诊治(均为Ⅰ类推荐)。
急性心包炎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和秋水仙碱。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是急性心包炎的一线治疗药物(Ⅰ类推荐)。秋水仙碱通常用于治疗痛风,现在也被推荐作为急性心包炎的一线用药(Ⅰ类推荐)。推荐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指导治疗时程并评估治疗反应(Ⅱa类推荐)。如果上述药物治疗失败或存在禁忌症,建议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Ⅱa类推荐)。对于非运动员的患者,应该严格限制体力活动直到症状完全缓解,至C反应蛋白(CRP)、ECG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完全恢复正常(Ⅱa类推荐)。对于运动员,除达到上述标准,还要求至少休息3个月。
心包炎长期预后一般较好,约30%的患者受到疾病复发困扰。复发性心包炎定义为,急性心包炎首次发作症状消失后,间隔至少4~6周再发心包炎。复发的最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以及治疗不当。对于复发患者,常用的药物除了上述三种之外,还有吲哚美辛。与首次发作的患者相比,一线和二线治疗相同;若仍无效,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或阿那白滞素或咪唑硫嘌呤治疗,最后可选择心包切除术。
对于心包积液的患者,根据心包积液的量、是否有心脏压塞、是否有可疑的细菌或肿瘤性病因、是否有炎症因子升高以及对经验性NSAID治疗的反应决定治疗流程和策略;对于高危的患者,建议住院治疗;对于有心脏压塞、中大量积液、药物治疗无效和怀疑细菌或肿瘤病因的患者,建议行心包穿刺术(均为Ⅰ类推荐)。
对于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心包切除术(Ⅰ类推荐)。对特殊类型的心包炎(如结核性心包炎),建议应用药物治疗延缓心包狭窄的进展(Ⅰ类推荐)。
指南对特殊人群心包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也给出了推荐。在儿童患者中,指南建议将NASID作为一线治疗,可适当调整剂量(Ⅰ类推荐);对于妊娠患者,复发性心包炎患者应在疾病静止期计划妊娠。指南给出了孕期(妊娠20周前/后)及哺乳期的具体用药建议。例如,阿司匹林是妊娠20周前的首选用药,但妊娠20周后及哺乳期应避免使用。虽然家族性地中海热女性在孕期及哺乳期不必停用秋水仙碱,复发性心包炎女性孕期或哺乳期仍禁用秋水仙碱。
注:ibuprofen布洛芬,indomethacin吲哚美辛,naproxen甲氧奈丙酸,paracetamol扑热息痛,prednisone泼尼松
自年第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公布以来,心包疾病的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来说,NSAID和秋水仙碱仍是经验性抗炎治疗的一线选择。期待新的研究结果为心包疾病治疗提供启示。
心包介入术和外科手术塞尔维亚的RISTIC教授介绍了目前最新的心包介入术和外科手术方法。介入手术包括超声或X线引导下的心包穿刺术(引流心包积液)、心包内镜术(去心包组织活检)以及心包内注射治疗(抗肿瘤或激素治疗)。心包外科手术包括心包开窗引流术和心包切除术,针对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难治性心包炎进行治疗。RISTIC教授展示了各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对于缩窄性心包炎,指南推荐采用心包切除术(Ⅰ类推荐)。可推荐应用特定药物预防狭窄进展;对于怀疑结核性心包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诊断性心包穿刺术(Ⅱa类推荐)。对于化脓性心包炎,指南推荐进行有效的心包引流,同时心包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Ⅰ类推荐),可考虑剑突下心包切开术清洗心包腔,也可考虑心包腔内溶栓治疗;对于心包粘连严重或包裹性积脓的心包炎患者,可考虑心包切除术(Ⅱa类推荐)。
对于创伤性心包积液和积血,建议紧急应用影像技术如TTE或CT评估患者状况,如果穿透伤导致心脏压塞,应行紧急性开胸手术(Ⅰ类推荐)。对于肿瘤性疾病引起心包受累,推荐心包穿刺术改善症状,并通过病理确定肿瘤的诊断,推荐对穿刺液进行细胞学分析确诊恶性肿瘤性心包疾病;对于确诊患者,指南推荐系统抗肿瘤治疗,还推荐进行长期心包引流,以避免复发心包积液,并提供了心包腔内治疗的途径(均为Ⅰ类推荐)。
在过去十年内,新的研究数据层出不穷,心包疾病研究领域已取得显着进展。多项临床研究的完成,为心包疾病的管理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指南的更新,也使心包疾病患者得到了更准确的诊断和更合理的治疗。目前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仍在进行,如复发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秋水仙碱无效时心包炎的治疗,以及原发性心包积液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措施等。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进展,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记者常三帅┆编辑刘屹┆美编柴明霞┆制版刘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1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