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脱实就虚"将导致金融风险积聚

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第十八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预会代表的共鸣。金融和实体经济如“1枚硬币的两面”,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金融业本身也能获得长足发展“担当社会、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再次说明,过度虚拟化、脱离实体经济是金融风险积聚的重要缘由。”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第十八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说。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预会代表的共鸣。瑞典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克什金·约希尼克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很大。对银行来说,严格监管虽然在短期内付出了一定本钱,但同时也意味着银行有了更多缓冲的空间。跨界合作服务实体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实现了逾越式的发展,但也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依照普惠金融的理念,客观上需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引导金融资源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和薄弱领域。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哪家医治白癜风医院好国财政、金融的合作和协同能力不断增强,效率在不断提高,效果也越来越好。从国际经验看,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财政部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克什金·约希尼克介绍,在瑞典,金融、货币、财政等领域的合作也非常充分。“监管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推敲是否是会对政府或其他政策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十分重要。这个合作不仅是国内的合作,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她表示,现在很多国家都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及时预判银行系统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是要适时采取相干行动和措施,并评估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跨界合作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将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建立在国民经济的延续稳定增长之上,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预会代表普遍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规则整体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加强而不是削弱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特别是对一些薄弱领域如小微企业予以更多的金融支持。实现良性“互动”预会代表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业面临的经营情势更加复杂,本身的脆弱性和风险的相互感染更加突出,亟需金融机构的自我束缚和监管机构的方向指引。银行只有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本身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英格兰银行审慎政策部实行董事大卫·鲁尔表示,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目前中国有些银行对零售业务进行了新的调解,将小微金融业务转至零售业务板块的做法可以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小微金融业务和零售业务类似,比如都具有客户对象较为分散等特点,同时小微企业大多为个人所有,这和个人业务也比较类似。”金融和实体经济如“1枚硬币的两面”,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金融业本身也能获得长足发展。比如,新加坡金融中心在满足亚洲企业和投资者的金融和投资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地区内及亚洲与世界之间的贸易来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负责金融监管的副局长王宗智表示,在基础设施金融方面,目前有许多白癜风医治金融项目组以新加坡为基地,为地区金融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借款、咨询和结构性服务。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围绕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构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为两翼,多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截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达12.4,不良贷款率为1.08,拨备覆盖率为263,这表明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整体风险可控。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y/8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