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罗湖桥痴迷唱粤曲 香港人到深圳过戏瘾

每天在深圳罗湖口岸冷冷清清的人群中,有一班香港人是怀着特殊的目的跨过罗湖桥的。他们1过关就一头扎进口岸附近的几栋大厦里,全部下午都不出来,有时直到夜深,才踏上返港的列车。

甚么人?粤曲“发烧友”!干什么?过戏瘾!

不说,您可能不知道,高楼鳞次栉比的现代化特区深圳居然成了全国最大的粤曲培训基地!

手拿古谱“沈园相会”

上周四,下午5时,在深圳罗湖口岸旁边的港贸商业城萦音粤曲社,见到了谭先生夫妇。“今天中午吃过午餐,不到两点钟我们就从香港动身了”,谭太太正在录音室里唱《沈园相会》,谭先生就先跟我们聊起来。

谭先生是老戏迷了,只要戏瘾一犯,就拉着太太往深圳跑。有时半个月一次,有时一个月要来四五次。1过关,就直奔口岸附近的粤曲社,钻进录音室,挑几支拿手的曲目,有声有色地唱起来。

“来这里唱戏好‘威风’,有成班乐队衬着,唱完师傅还会指导一番。”每次来,凭着兴趣,多则三四曲,少则一两曲。那边唱着,这边已开始录音,唱完,中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就可以带着磁带回家,或是自我陶醉,或是请知己共赏。

为何那末辛苦到深圳来过戏瘾?“平嘛!”谭先生笑着说,这家粤曲社的乐手水平较高,收费相应高一些,每分钟要7元,不过比起香港来还是划算多了,在香港唱一首,在这里可以唱两首了。谭先生每次来,平均消费都在四五百元。“有一次唱得兴起,足足花了1200元,回去和太太讲,再这样唱下去,连房子都要搭进去了”。“不过,真的有‘发烧友’在这里唱进几层楼、几辆车的。”

正聊着,谭太太从录音室里出来了。3年前,她还是粤曲的门外汉,如今已可以演唱很多曲目了。发现,谭太太手里拿的乐谱,是一个个古拙的符号。粤曲社的师傅告知:“这是工尺谱,是中国传统乐谱,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如今内地的粤曲已不使用古谱了。但是,香港和其他海外地区的粤曲迷却一直延续着工尺谱。”

图:在培训班旁边的这家照相馆,发烧友拍"剧照"

一年接待15万人次

在罗湖口岸附近的交通楼、昌湖大厦、港贸商业城,云集着50多家这类粤曲培训社。

粤曲社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包括1间录音室和茶室,录音室是透明的,戏迷在里面过瘾,陪同前来的亲戚朋友可以在外间品茗欣赏。开设这样的一家粤曲社大概需要十六七万的投资。

这其中的第一家诞生在1996年,“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位香港人。他了解到在香港,戏迷有一定的消费需求,而价格又十分昂贵,就动起了这个脑筋。当时正遇上罗湖商业城刚开业,免租一年,第一家粤曲社就上马了。同好们口口相传,戏迷们一个带一个纷纭跨过罗湖桥来“发热”。

深圳粤剧团的演员们也看到商机,成了第一批粤曲社的经营者,1年之间,就增加到十几家。后来,罗湖商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业城的租金上涨,粤曲社逐步向口岸附近的其他大厦转移。8年时间,粤曲社已发展到50多家,营业面积2500多平方米。

可别小视这一曲、两曲,居然每一年能唱出3000万的利润。粤曲社的营业时间一般从下午1时到晚上10时,平均每家每天可以接待10名客人,一年接待发烧友15万人次以上。

围绕着粤曲培训社已构成了一条龙产业。戏迷们可以化上标准的戏曲舞台妆,穿上钟意的角色戏服,拍一组靓照。为他们化装的可不乏粤剧团的专业化妆师呢。因而,大批摄影社也来和粤曲社扎堆。

大部分戏迷都会呼朋唤友,或是带着家人前来。自己“发热”的时候,家人们就在附近美容、购物等,加上吃饭和交通费用,有关部门估计,在粤曲社的带动下,相干产业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亿元,利润也在3000万元以上。

图:内屋的人专心演唱,外边还有人录制磁带

大多乐手来自剧团

粤曲培训社的客人9成以上来自香港和澳门,乃至东南亚的粤曲发烧友也慕名前来,老一辈华侨用粤语唱,新生代华侨还能用英语、葡语、马来语唱粤曲。

有趣的是,在广东,深圳会讲白话(广东话)的人最少,喜欢粤曲的人也最少,深圳的粤曲社却最是红火,将一些粤曲“强区”的戏迷们也吸引了过来。广州、东莞、佛山都有发烧友来商讨技艺。

罗湖地区粤曲社这般红火还有一个奥秘―――这里云集了一大批专业乐手,有的乃至是粤曲名家。

戏迷们说,在罗湖的粤曲社过戏瘾,可谓是“奢华阵容”。每家粤曲社都有一支齐备的乐队,共有十人,包括二胡、洋琴、小提琴等各种乐器,有的乃至连电声乐器都用上了。“在这里演唱,伴奏的阵容和正式演出一样,相当于10个人伴着一个人,专业演员的演出也就是这个待遇”。

50多家粤曲社里,有500多名专业乐手。他们几近全部出身于专业粤剧团。

包下剧院上台演出

粤曲发烧友们把练功房搬到了深圳,把舞台也搬来了。隔三差五,一班戏友就粉墨登场,来个正式演出,有时乃至请到粤曲大师陈小汉同台呢。2003年,一班香港戏迷包下深圳凤凰剧院,准备好行头,从粤曲社请来乐手,举行了一场正式演出。门票通过粤曲社、私伙局向同道们派发,济济一堂,盛况空前。

戏迷们乃至还远赴广州举行演出,在江南大戏院、南方剧院等多个舞台都曾一展技艺。

最有趣的还是去年在深圳的一场演出。演出地点在深圳东门老街,在闹市当中,露天搭起舞台,来自港澳地区的粤曲发烧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家粤曲社之间打起了擂台。台下的观众叫好声阵阵,引来了三四千人观看,热闹非凡。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y/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