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饮食 >> 今日头条哺乳期患上腱鞘炎,无法抱娃娃
刚做妈妈的姚女士最近很苦恼,她的右手腕疼痛剧烈,拇指根部压痛明显,活动严重受限,抱一下宝宝会痛得额头冒汗,无法忍受。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因为在喂奶,不能使用药物治疗,只好连贴几天膏药,结果根本无效。经朋友介绍,姚女士医院针灸科,请李新伟副主任医师做治疗。
李医生先在姚女士前臂上触摸到一条紧张的肌肉,在这条肌肉的远端扎入一支浮针,位置表浅,能看到浮针的轮廓,针尖却与压痛点正好相反。李医师用右手摆动浮针针柄,让针体在皮下做扇形运动;与此同时,嘱姚女士将右手拇指上翘做点赞样,让医助下压手腕,两人相互抵抗。平时做这个动作,姚女士会痛得哇哇大叫,这下居然没有痛感。二三次之后,姚女士的腕痛消失了,那条紧张的肌肉也变得松软有弹性起来。
李医师解释说这是浮针的新理念。肌肉(骨骼肌)分肌腹和肌腱两部分:前者位于中部,柔软、有弹性,能够收缩;后者位于两端,附着到骨骼上,强韧,没有收缩功能。前臂有条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茎突。在工作时或生活中,手指反复做伸、屈、捏、握操作会造成肱桡肌劳损,引起局部缺血,形成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病理性肌紧张,肱桡肌成了患肌,其收缩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腱鞘炎的症状。浮针疗法治疗这类疾病就侦探破案一样,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
肱桡肌肌腹中的肌筋膜触发点是元凶,由它引起的病理性紧张带是第一现场;手腕痛是第二现场,只是因为手腕处神经末梢分布丰富,更容易感知疼痛。我们应该根据第二现场,运用解剖学知识还原第一现场,捉住元凶。所以,浮针治疗过程中,不对手腕进行任何处理,“治病求本”,把远离痛点的肱桡肌肌腹当成治疗重点。
同样的道理,尺骨茎突处疼痛通过浮针处理处理前臂的相关肌肉有效消除。腕踝部位疼痛多数缠绵难愈,容易复发,药物疗效普遍较差。而其他疗法治疗时多针对压痛点,但由于这里肉少筋多皮薄骨厚,针刺时痛感较明显,灸法不易进行,小针刀有一定风险。相比之下,浮针疗法有很多优势:进针部位在肌肉丰厚的前臂,进针层次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安全,见效快,痛感轻微,操作方便。
患肌、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等这些新理念可以解决很多临床实际问题,特别是如肘腕膝踝处疼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膝关节痛、陈旧性踝关节痛、跟骨痛等)以及四肢麻木。
专家介绍:
李新伟,针灸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浮针Ⅱ段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针灸临床工作14年。现为浙江省针灸学会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浮针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曾参加两届中国援纳米比亚共和国医疗队(年~年)。
主持课题5项,发表论文15余篇,举办与浮针相关的专题讲座或培训10余次。
开设有"浮针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分别于年和年在南京浮针医学研究学习进修。擅长运用浮针技术及传统针灸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腰3横突综合症、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项背筋膜炎、腰肌劳损、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周炎、中风后肩痛、腱鞘炎、尾骨痛、跟骨痛等多种软组织伤痛以及失眠、面瘫、痛经、肠激惹综合症、寒性胃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其他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本医院针灸推拿科供稿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医院
浙江中医药
养生大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