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护理 >> 科普知识关于PETCT
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该显像技术是将微量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静脉注射到人体内,通过PET探测这些示踪剂在人体全身各脏器的分布情况,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等功能性变化和体内受体的分布情况,被称作“分子显像”。CT(Computedtomography)是X线成像设备,提供精确的机体解剖结构与组织密度信息。PET/CT正是实现了PET与CT两种设备的同机整合与两种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了两种先进技术的优势互补,一次显像可全面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性质,产生出“1+12”的效果,具有很高的诊断性能与临床应用价值,被誉为21世纪最具价值的医学三大发明之一。
年面世并开始进入临床使用的PET-CT作为一种全新的融合诊断装置,在PET上加入了之前已经为大家普遍了解的CT影像装置,将PET代谢影像清晰地融合在CT解剖影像上,从而使PET代谢诊断的高灵敏性与CT诊断的清晰解剖定位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根据使用的正电子标记显像剂的不同,PET-CT显像可以获得葡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氧代谢等诊断信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18F-FDG作为葡萄糖代谢显像剂进行肿瘤阳性显像;18FDG作为葡萄糖类似物,肿瘤细胞由于高度摄取葡萄糖,因此可早期发现肿瘤,并可鉴别肿瘤良恶性,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和疗效评价。而且由于其反映的是肿瘤组织的生化变化,因此可较等解剖影像技术更早的发现肿瘤的存在。应用的肿瘤几乎包括全身各种肿瘤如脑胶质瘤、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胰腺癌,肝转移癌,淋巴瘤、结直肠癌等等。而由于其早期发现肿瘤存在的特性,国外也已经将它作为体检筛查肿瘤的一个必要项目之一。此外,18FDGPET-CT显像也可以应用于脑部良性疾病的诊断,如癫痫、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诊断;以及心梗后存活心肌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