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诊断 >> 学霸笔记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十一
来源:网络
一、名词解释
1、新月体(crescents)
①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②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
③呈新月形。
2、蚤咬肾(punctatepetechiaeovertherenalsurfaceandcorticesorflea-bittenkidney)
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③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
3、大红肾(largeredkidney)
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双肾对称性肿大,充血。
4、大白肾(largewhitekidney)
①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小球肾炎等;
②双肾肿大、颜色苍白。
5、马鞍肾(saddlekidney)
①慢性肾盂肾炎晚期;
②肾体积缩小、质硬,表面形成深凹的瘢痕。
6、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upwardinfectiouspyelonephritis)
①下泌尿道(如尿道、膀胱)的炎;
②细菌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的淋巴管上行到肾盂;
③肾盂肾间质的化脓性炎;
④大肠杆菌。
7、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
①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②轻微病变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8、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nephriticsyndrome)
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9、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secondarygranularandcontractedkidney)
①肾炎晚期;
②肾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颜色苍白;
③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
10、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①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
②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
③血尿、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晚期肾衰竭。
11、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
①细菌感染;
②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
③发热、腰痛、脓尿等;
④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12、下行性(血源性)感染的肾盂肾炎(downwardinfectiouspyelonephritisorhematogenousinfectiouspyelonephritis)
①体内有感染灶;
②细菌经血流到达肾;
③肾小球和肾小球周围间质化脓性炎;
④肾盂炎;
⑤多为双侧。
13、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瘤;
②好发于肾上极;
③圆形、边界清楚、大小不一、切面呈淡黄*色或灰白色等多种色彩的肿块;
④细胞形态和排列多样,以透明细胞癌最多见。
14、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orWilms,tumor)
①胚胎性生肾组织发生的恶性瘤;
②最常见于儿童;
③原始肾小球样和肾小管样结构,横纹肌、平滑肌、胶原纤维、软骨、骨和脂肪组织。
二、问答题
1、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⑴概念
①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急性炎;
②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
⑵病理变化:
①肉眼
a、大红肾;
b、蚤咬肾。
②光镜
a、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b、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
c、电镜基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③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2、简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⑴概念
①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②病变进展较快。
⑵病理变化
①光镜下见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开始为细胞性新月体,后期转化为纤维性新月体;
②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大多数无IgG和C3沉积,少数可见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呈线条状沉积;
③电镜基膜不规则增厚,有的可见裂孔和缺损;
④肉眼观察为大白肾。
⑶临床表现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并迅速发展为肾衰竭。
3、简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⑴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⑵病理变化
①光镜
a、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呈不同程度体积缩小、纤维化、透明变性、消失;存留的肾小球代偿肥大;
b、肾小管:病变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或消失;存留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可见透明管形;
c、肾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小动脉管壁增厚、硬化;伴有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②肉眼双肾呈颗粒性肾固缩。
4、阐述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⑴病因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多数为大肠杆菌,次为变形杆菌等,少数由其他细菌和真菌等引起。
⑵发病机制
①入侵细菌为引起发病的决定因素;
a、外因为细菌数量和毒力大小;
b、内因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
②感染途径
a、上行性感染(逆行性感染)常见,多数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一侧肾脏发病的居多,泌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导致肾盂肾炎的主要因素;
b、下行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少见,常为败血症等细菌经血至肾间质、肾盂发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两侧肾脏同时受累的多见;
③诱因
a、尿路阻塞,主要为机械性(外压内阻)的,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亦有功能性的,如膀胱壁与输尿管肌麻痹(如麻*醉);
b、泌尿道黏膜损伤,如手术操作、膀胱镜检查、导尿等;
c、全身抵抗力下降。
5、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⑴肾小球肾炎
①病变性质变:态反应性炎
②病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
③发病机制: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④病变特点: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
④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征
⑤结局: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⑵肾盂肾炎
①病变性质变:化脓性炎
②病因: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次为血源性感染
③发病机制:细菌直接作用
④病变特点: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炎,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④临床表现:高热,寒颤,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
⑤结局: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6、临床病理讨论
患者,女,45岁。因“间断性眼睑浮肿5年,血压持续性增高2年,多尿、夜尿1+年,尿量明显减少伴呕吐5天”入院。自述10岁时曾患过“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体格检查:血压25.6/18.0kPa(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密度1.,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血非蛋白氮(NPN)mmolL。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两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见肾实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肾盂粘膜稍增厚但不粗糙。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大;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狭小。心重g,心包脏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少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脑重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请讨论:
1、请作出本例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理解剖所见解释临床表现。
3、请讨论本例死因。
1、病理诊断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
⑴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⑵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尿毒症引起)、高血压性心脏肥大;
⑶脑水肿。
2、病理解剖所见解释临床表现
⑴双侧肾脏肾小球大量纤维化、硬化,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扩张,血液只能从残存代偿的肾小球快速滤过,尿液重吸收浓缩减弱,因此,出现多尿、夜尿和尿密度1。;
⑵大部分肾单位破坏,造成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多,加之肾小动脉壁硬化及管腔狭长,出现高血压及左心室壁肥厚;
⑶肾单位大量破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加之肾功能障碍而使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病人出现贫血(血红蛋白70gL);
⑷脑水肿及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心包脏层出血点是由于尿毒症所致。
3、死因:肾衰竭、尿毒症。
加入QQ群,与更多病理朋友同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医院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z/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