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年,仅仅5年的时间,四环素的耐药性竟然高达98.3%,然而接下来的南京·第四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会前培训上专家讲座两天论坛中,我看到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案,同时也看到了养猪业疾病的困扰。从《诊断疾病篇》《疾病控制篇》《疫苗对策篇》三个方向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康纳/马瑞修《综合诊断—用于诊断猪呼吸道疾病的实用方法》

1、流行病学信息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发病日龄和临床症状特点

发病率(流行率和发生率)%=病例数量/动物数量

2、肺炎临床症状与萎缩性鼻炎

多于5%的猪出现咳嗽时就成问题了。而萎缩性鼻炎最明显的是打喷嚏,特别是高于10%都出现打喷嚏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3、呼吸道疾病要特别   2、若不是PEDV感染,需排除细菌病原感染及TGEV感染;3、若诊断为PEDV感染,在自家苗免疫情况下,需要考虑是否出现新的毒株,进行毒株测序,或考虑自家苗保存时间长,已失效(年11月制作,保存6个月);4、场内不稳定情况的出现,不能放松对PRRSV野毒等的检测。

案例总结中刘博士提到大肠杆菌在临床中是不容忽视的,母猪流产也可能是严重腹泻造成的结果,场内发生腹泻等不稳定情况,与PRRSV野毒感染可能性不大。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无法确定发病原因,因此,实验室检测至关重要;在复杂疫病情况下,排除干扰,有效确诊病原,确定防控方向;减少损失确诊病原,针对性选用治疗药物,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降低治疗成本。

思考:在诊断方面我们(中国养殖业)缺失了什么?

第三方实验室;按国家/国际标准认证;高质量,即时服务;与客户(兽医、猪场、政府机构);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信息管理系统-内部与外部;运营和管理;专业的兽医服务;诊断服务是一种商业行为,但却检测诊断的检测前容易发生错误!

鲍勃·莫里森:《蓝耳病流行病学》

蓝耳病防控:

蓝耳病毒是北美地区最重要的病原体、每年造成经济损失6.64亿美元(年)。是母猪群中的单一病原,生长猪群中呼吸道疾病病原的一部分。该病预防应注意后备母猪,仔猪及精液;地点(因地域而异);病毒污染物包括设备,人员及运输。

莫里森教授指出在猪健康监测项目中,美国大概有1/3的猪场参与了蓝耳病的监测(个猪群,1,,头母猪),大约有一半的猪场参与了流行性腹泻的监测(个猪群,2,,头母猪PED)。从检测数据来看,近年来蓝耳病的感染率下降了一半,从年-年7月1号统计蓝耳病每周累积发病率看,蓝耳感染率逐年下降,从年42%,下降到年23%,年25%,年9月2%。-年分析PED疾病复发规律是每年10-11月份(秋季)开始有一个峰值。中国的数据规律大致相同。

他的一个学生做的课题,表明由于偶然性,有些区域病例数比预期高达两倍。

蓝耳病在猪群内防控:

根据病毒活跃程度对母猪群蓝耳感染状态进行分类,分成4个类型:阶段一、感染,散毒,排毒阶段。阶段二、稳定期,在断奶仔猪中未检出病毒,采取稳定的方式不同,一种方式使用活野毒在后备母猪中感染;另一种方式是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中使用活疫苗,前者发生疫情后猪群稳定时间缩短,但遭受损失大,后者疫情稳定时间延长,但损失小,故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蓝耳疫苗免疫是一个较好的方式。阶段三、暂时阴性。阶段四、阴性。

美国蓝耳病防控目标是蓝耳病进化,得到断奶阴性猪。数据显示随着蓝耳病病毒从母猪群消除,患病率下降。蓝耳病感染后恢复正常生产时间变化不一致,平均“天”稳定期,但天对一些猪场猪群实现稳定状态的时间是不够的。那么为什么达到稳定的时间如此多变?采取的措施不同结果不同。如较短的时间达到稳定;以下不同情况稳定时间不同,整个猪群活毒接种(与疫苗相比);猪群过去3年感染;猪群在断奶期间无影响;猪群是由某个兽医诊所服务均。

但在在更短的达到稳定时间是可能的。母猪感染,病毒通过胎盘;?周后,新生仔猪生来病毒阴性;积极的生物安全措施阻止横向扩散。零周龄爆发,20周后母猪转为第1中类型(感染阶段),27周后,转为中度稳定,52周后达到95%稳定。

猪群内防控,注意窝之间的生物安全:注意寄养,人员和猪的处理,接猪和注射;不对猪产生影响。

对蓝耳病防控提出了建议:

针对母猪群:低风险猪群,3-4年未出现流行,采用生物安全来防止感染,确定使用活疫苗需要猪场进行经济数据支持;中度/高风险母猪群,每季度普免(3-4次),而不是持续做,不普免会增加蓝耳病在群内部的传播。预期有2-5%流产率增加,同时要有相应的干预计划,如进行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群多配2-5%,以满足生产需要。进行观察监测,以回到断奶时的理想状态。

生长猪:做好疫苗接种,圆环,支原体。蓝耳病,如果母猪群已感染或猪易被感染。选用那种疫苗?需要有实验数据说话,选择有效的商业疫苗。

关于蓝耳病的免疫他分享了两个相邻猪群蓝耳防控的故事。距离他猪场12公里的邻居的猪场,在夏季(7月份)感染蓝耳病,4月份即开始感染,但他的猪场未感染,两个猪场的蓝耳病原相似性一致,只是他使用了蓝耳疫苗,而邻居猪场未使用蓝耳疫苗,的他损失是邻居的一半。蓝耳疫苗免疫是有效的,对疫苗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不能否定疫苗的作用,毕竟疫苗也不是%起作用。

主导生长猪健康的是什么?

母猪群:种猪:猪群健康状态(纵向传播)。管理决策-消除VS控制。后备母猪状态和驯化。接种疫苗,胎次分布,产房流程。猪质量:断奶体重,年龄和分布。

生长猪场点:场点管理,混合VS单一来源,全进全出VS连续流动,一次装猪VS多装,猪的性别,围栏放置策略,区域密度和健康状态(横向)。场点生物安全(横向)。照理猪:温暖、干燥、无气流。识别,治疗和淘汰病猪。改善日粮配方及抗生素。诊断和免疫。

最后提出了他目前研究项目和展望:扩大猪健康监控项目范围,希望达到美国一半的猪场加入参与蓝耳健康监控项目,达到大数据检测,希望短期内降低蓝耳病的阴性率。利用管理干预研究最优策略。发现新毒株的命名方式RFLP1-7-4,

确定感染后达到稳定和生产平平衡的时间;确定分娩时稳定时间;进行实时风险评分;检测新型蓝耳病毒株的出现。

在我国目前蓝耳病的流行比较广泛,比较复杂,容易与其他病病原混合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蓝耳病防控中需要评估不同规模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免疫防控策略。建议将蓝耳病疾病感染率下降作为防控目标,通过脐带血检测等技术来监测母猪群蓝耳病带毒情况,进行全国大数据联合,全面了解蓝耳病感染状况,合理使用弱毒疫苗,逐渐降低蓝耳的危害。

保罗·桑德博格:《关于养猪疾病威胁的全球认知》

各国国内与国际上关于新发疾病认知存在的空白。风险意识要导致行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和管理已知疾病标准,成员对未知新发疾病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延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是重要的,但也有局限性。保护猪群不受疾病和病症影响的需要将推动合作。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国际经验。及早发现,评估和应对是关键。预防策略快速实施,使影响降到最低是行业与政府合作的责任。有关研究,诊断技术,监测结果等国际信息交流的途径是必须的!监测结果是全球研究和信息在全球化经济下,行业做好准备的一部分。美国流行性腹泻。

病毒传播4个阶段:来源国的人或产品受到污染;传播和生存足够长时间进入新的国家;非常快速地分散到一个地理区域;然后达到一个农场,接触并感染猪。养猪健康信息中心宗旨:保护并增强美国猪群健康状况,协调全球疾病监测,着重那些针对减少未来疾病威胁影响的研究投资,猪健康数据分析。全球猪健康网络:搜集并协调有关流行的猪病毒性病原体信息,告知相关风险,由大学的国际联系,种猪公司,猪保健品公司,兽医咨询,美国农业部风险识别单位等组成。数据来源于屠宰场检查,临床征兆,实验室,集中点,野生动物,运输,改变的环境,生产因素,非感染疾病。

贸易新工具——“狩猎病原体”

以前采用病理学,组织检测,病毒分离等手段。现在是无偏见诊断(深度测序),微排列,蛋白质组学(质谱),基因组序列(分子签名)

詹姆斯·考林斯:《猪水疱病的调查研究》

猪水疱病的研究:临床特点,在受病毒感染的母猪,生下的新生仔猪(1-3日龄)常因不明原因死亡,保育猪和育肥猪口鼻部和冠状带上有小泡和凝聚糜烂。塞尼卡谷病毒(SVV),又重新出现在猪场,原位杂交诊断技术,该病毒特性与五号病症状很相似。诊断可运用实时PCR,病毒分离(人成视网膜、人肺癌细胞单核、原发性猪病,ST细胞均可分离),血清中和试验,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

病毒特征:非包膜RNA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五号病和猪水疱病病毒);首先从细胞培养物污染物分离,由于其熔瘤性,用来研究治疗人类医学神经内分泌癌症,病毒已从猪身上分离,健康和水疱病紧密联系;实际生产和研究中,对SVV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和如何与五号病进行区分都还是未知的,考林斯博士表示在接下来会尽快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考虑到SVV与五号病的相似性,暂时按照口蹄疫的消毒流程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铵,0.2%的柠檬酸,醛和氧化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快速与五号病鉴别诊断,通常在屠宰场才被发现。

由于对病原的了解太少,因此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行业通过严格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在美国没有针对塞尼卡谷病毒全国性监控。对于SVV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的知识缺陷如:血清阳性率、发病机制、培养、散毒、传播、清洁和消毒、预防和防控等。(资料来源:念彤饲料行业信息网)









































白癜风的防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z/68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