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看1例由电极惹的祸:电极误置于左心室

79岁女性,因“起搏器感染”入院,15年前曾置入1枚永久起搏器。胸片提示左心室内可见电极导线(上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提示电极穿卵圆孔入左心室,电极导线(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于二尖瓣下方。胸部CT可见同样改变。诊断:起搏器电极放置不当,起搏器感染。起搏器电极放置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系统性栓塞事件、二尖瓣穿孔变形所致二尖瓣反流、左室壁受损以及左心瓣膜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置入起搏器后应常规拍摄后前位和左侧位胸片以明确电极位置。

还是电极惹的祸,电极断裂致体位性晕厥

73岁男性,因“反复惊厥性晕厥6小时”入院,多于轻微活动头部和躯干或抬举右上肢时出现惊厥。10年前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1枚双腔起搏器。

患者无发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5/15,其余未见异常。心电监护提示极度心动过缓,心房起搏信号未下传,其后可见长间歇,代之以频率60次/分的室性逸搏心律。床旁后前位胸片证实:右侧胸廓出口水平心室电极导线断裂(该患者为左利手)(上图左)。立即于患者左侧置入1枚新起搏器(上图右),手术过程顺利。

右心室电极断裂是起搏器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穿刺位点附近,通常由锁骨和第一肋骨或肋锁区软组织的压迫所致。

第3例,依旧是电极惹的祸,电极穿孔致心包填塞

58岁男性,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4天”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接受单腔起搏器置入治疗,术中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填塞,正常厚度的右心室游离壁穿孔,起搏器电极像“矛”一样从心内膜穿透至心包腔内(上图)。急诊心包穿刺,抽出血性心包积液ml。随后重新定位,将原电极重新固定在室间隔,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未继续渗出。本例中,起搏器主动固定电极延迟穿孔导致急性心包填塞,而患者没有任何容易导致穿孔的危险因素。提示:在危急的情况下,早期诊断、应用原电极保守治疗,仍可获得成功,并改善患者预后。

接着,给大家看1例囊袋感染,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男性68岁,1年前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置入1枚永久起搏器。2个月前开始出现晕厥,伴间歇性中度发热。医院就诊,间断应用抗生素,症状无明显改善。

入院检查发现,起搏器囊袋有脓性分泌物,起搏器外露(上图)。血液学检查和生化指标均正常。起搏器囊袋分泌物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敏感。复查血培养:阴性。食道超声:瓣下赘生物形成,提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BE)。随后,成功去除感染的起搏器,给予临时起搏器支持治疗,万古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3周,于SBE控制后,在对侧重新置入起搏器。

提示:①起搏器外露污染后可引通过电极引起血管内和心腔内感染,所以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并去除起搏器;②置入起搏器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潜在感染引起的起搏器感染和起搏器外露。

什么,穿背带裤也会引起囊袋感染?

85岁男性,2年前因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1枚左侧双腔起搏器,常规检查时发现囊袋后侧皮肤破溃感染。

拟行设备移除,患者重新着装后发现,皮肤破溃处位于背带附近(上图),进一步追问得知患者长年着背带裤装。后将起搏器与导线移除,并于右侧重新置入1枚起搏器。之后无进一步并发症发生,建议患者改着腰带裤装。

最后,给大家看1例起搏器置入术后,Dressler’s综合征

76岁女性,因“起搏器置入术后3月,发热伴胸膜痛数周”入院。体温39.3℃,呼吸急促、面容痛苦。心音遥远,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肺部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符合左侧胸腔积液表现。胸片提示胸腔积液(上图左)。急性期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超声心动图:中等量心包积液。胸部CT:左侧大量胸腔积液、中等量心包积液。胸腔穿刺引流黄色渗出液ml。最初给予患者抗呼吸道感染治疗,1周后虽然体温降至正常,心包积液明显减少,但左侧胸腔积液又迅速增多,C-反应蛋白仍然较高。由于患者心包积液出现在起搏器电极置入之后,因此考虑为Dressler’s综合征。因此,停用抗生素,改为短期应用泼尼松和秋水仙碱,3周后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2月复查胸片(上图右)示胸腔积液完全消失。

本文来自网络由起心动念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具传播价值的心脏起搏干货分享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71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