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男,83岁,年9月23日入院。

主诉:发作性胸闷痛,气短6年余,再发加重3d。

病史:6年前突然出现发作性胸闷痛气短症状,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2年前因心力衰竭(心衰)在我科住院治疗。3d前患者因劳累后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凉,遂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心衰为诊断收入我科。糖尿病病史4年,平时口服格列喹酮片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颈椎病病史10余年,前列腺增大病史10年余。

入院体检:体温36.5℃,心率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80mmHg,体质量55kg,身高cm。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半卧体位,口唇发绀,舌质暗,苔薄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尖部可见抬举性心尖搏动,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腹部肝区轻度压痛,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房颤),ST-T改变。

生化检验报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pg/ml,血浆D-二聚体ng/ml,钾3.3mmol/L。晚餐前血糖为6.0mmol/L。

专科检查: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腋前线外1cm,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次/min左右,律绝对不齐。

腹部彩超:双侧胸腔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少量),未见明显腹腔积液。

心脏彩超:左房直径47mm×50mm,右房直径45mm×51mm,房颤心律;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短轴缩短率为23%,射血分数为44%,左心室每搏量为73ml);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反流;主、肺动脉瓣轻度反流。

入院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1)心衰病(气虚血瘀,阳虚水犯);(2)胸痹心痛病;(3)心悸病;(4)消渴病。

西医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衰;心功能Ⅳ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评分);(2)心律失常,快速房颤;(3)2型糖尿病。

治疗经过:(1)常规心衰方案治疗:口服螺内酯、呋塞米、琥珀酸美托洛尔、培哚普利、地高辛、阿托伐他汀;(2)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3)扩张冠状动脉:硝酸异山梨酯片;(4)补钾:氯化钾缓释片,氯化钾注射液口服;(5)中药:益气复脉强心颗粒;(6)静脉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ml+心脉隆mg,微量泵3h,每日2次。

治疗5d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左房内径40mm×60mm,右房内径42mm×61mm,短轴缩短率为23%,射血分数为45%,左心室每搏量为68ml。未见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少量)。化验NT-proBNP为pg/ml,血浆D-二聚体为ng/ml。胸闷气急消失、夜间可平卧(第2d好转),一般活动无症状。继续治疗5d后患者出院,随访一切良好,活动正常,夜间可以平卧,睡眠好。

讨论与分析

此患者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衰,主要症状夜间不能平卧、气短、胸闷,彩超示收缩功能减退,大量胸腔积液,少量心包积液,NT-proBNP升高。在常规口服心衰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静脉泵入心脉隆,足量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彩超胸水消失,心功能好转,化验NT-proBNP好转,患者症状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好转出院。

心脉隆注射液是由大理学院药物学家李树楠教授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肽类化学家胡忠教授主持研发,由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家二类新药,属于原研独家专利产品,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心脉隆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从蜚蠊中提取的相对分子质量子量低于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具有正性肌力、舒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等作用,与利尿剂协同改善患者的液体储留情况。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多途径心脏保护,用于气阳两虚、瘀血内阻所致的心悸、气短,浮肿、面色晦暗、口唇发绀,以及慢性充血性心衰见上述证候的辅助治疗。临床应用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中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转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70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