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临床必备2小时学看心肌缺血心电图三
????
——如何鉴别非心肌缺血ST-T改变?
临床必备:2小时学看心肌缺血心电图(一)
临床必备:2小时学看心肌缺血心电图(二)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改变,然而ST-T改变并非一定由心肌缺血引起。在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上,医院心内科王祖禄教授详细介绍了ST-T改变的分类及鉴别。
一、ST-T改变的定义
ST段即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代表左、右心室全部除极完毕到快速复极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动作电位2时相是形成ST段的电生理基础。T波为心室的复极波,代表心室动作电位曲线中的3时相(快速复极末期)。
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ST段抬高在V1-V2<0.3mV,V3<0.5mV,其余<0.1mV;ST段压低<0.05mV。
正常T波:(1)形态:双支常不对称,前支较缓慢,后支较陡峭,顶端较圆钝;(2)方向:多与QRS波群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联向上,aVR倒置,在III、aVL、aVF、V1、V2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V3导联多为直立;若V1导联T波向上,则V2-6导联T波也向上;(3)振幅:多>1/10R。
二、ST-T改变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
(二)发生机制分类
1.原发性ST-T改变
心肌状况异常,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2.继发性ST-T改变
因心室除极异常,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重叠等)所引起的心电图ST-T改变。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
(三)心电图形态特征分类
三、冠心病性ST-T改变
(一)ST段压低
缺血型:形态改变——水平型、下斜型;下移幅度≥0.05mV;
近似缺血型:形态改变——上斜型;下移幅度≥0.mV;
临床意义:ST段压低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见于劳力型心绞痛
(二)ST段抬高
形态改变:弓背向上型
抬高幅度:V1、V2≥0.3mV,V3≥1.3-0.5mV,其余≥0.1mV
临床意义:ST段抬高提示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全层心肌缺血,见于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
(三)T波改变
心肌缺血时,T波主要表现为振幅及方向的变化,可同时见于多个导联。急性心肌缺血时,T波可表现高尖对称或倒置对称。
四、非冠心病性ST-T改变
(一)心脏因素
1.左心室肥厚
2.扩张型心肌病
3.肥厚型心肌病
仅有12%-28%的心电图完全正常,约80%的患者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少数心尖局限性心肌肥厚者可有巨大倒置T波。左心室肥厚及左束支阻滞也常见。还可见异常Q波及合并各种心律失常。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4.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发育不良
右胸导联V1-V3T波倒置,局限性QRS波时限≥ms,可见Epsilon波及LBBB型室速。
5.急性心包炎
心脏电交替;广泛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PR段偏移;aVR导联PR段水平抬高是心包炎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6.电张调节性T波变化
电张调节性T波变化即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消失后,T波变化仍然存在,并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恢复;多发生在预激综合征消融成功、心动过速或安装起搏器后。
倒置T波分布的导联取决于预激/起搏部位:(1)右心室:II、III、aVF导联;(2)左心室:V3-V5导联。倒置程度、持续时间与起搏刺激强度及起搏时间相关。
(二)非心脏因素
1.功能性/非特异性改变
2.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钾等
3.药物作用:洋地黄等
4.其他系统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肺栓塞、左肺切除术后、气胸及慢阻肺等;(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3)内分泌疾病:甲减、甲亢、嗜铬细胞瘤;(4)消化系统疾病。
5.其他疾病:如严重贫血、严重胸廓畸形、漏斗胸、肿瘤放疗、化疗后、饱餐、体位改变、过度换气以及情绪波动等均会引起非特异性ST-T改变。
ST-T鱼钩状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下斜型下移,T波负正双向或倒置,ST段与T波融合形成似鱼钩状的波形,且常伴有QT间期缩短。见于洋地黄类药物作用。
帐篷状T波:T波双支对称,基底部变窄,顶端尖锐,形似帐篷。见于高钾血症。
五、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一)诊断和鉴别诊断
ST-T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需全面分析心电图并动态观察分析。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改变,然而ST-T改变并非一定由心肌缺血引起。ST-T改变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能将ST-T改变等同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对于心肌缺血,ST段改变的特异性高于T波改变,更为明显的改变是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心电图ST段动态改变,尤其是伴有胸痛症状时,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极有帮助。因此,要强调动态演变的观察。
运动试验阳性比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更具特异性。
孤立的T波低平或轻倒置,与心肌缺血相关性较差,需要对T波改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而不能一概用心肌缺血来解释。
(二)处理原则
1.特异性与非特异性ST-T改变常难以区分,部分属于正常变异或功能性改变,应正确解读。
2.冠心病诊断除心电图异常外(正常不能排除),应结合危险因素、症状、病史、体检、心脏超声、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运动负荷试验、CT/MRI来判断。
3.非冠心病诊断通常建立在排除冠心病和/或明确其他疾病的基础上:①排除冠心病需慎重;②明确其他疾病并不能排除冠心病,可能共存;③必要时SCA或冠脉CTA;④如有胸痛或ST-T改变,应进入胸痛或ACS流程,以免贻误。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