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二、糖尿病神经病病变的种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型为: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局灶性单神经病变、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多发神经根病变四型。其中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为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而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神经根,主要为腰2-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部分。不论哪种病变分型因其病变神经的种类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除神经病变表现外也可出现因神经病变引起的静脉血管功能减退、关节结构变化的相应临床表现。
1、感觉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使机体能够感觉到内外环境的温度、疼痛、触摸、方位的变化刺激,使机体能够很好适应外部环境并具有自我保护能力。感觉神经是糖尿病患者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经。大多起病隐匿,早期病人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逐渐出现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及自发性疼痛。感觉异常如肢端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发冷感、踩棉花感等等。
感觉减退如似戴手套、袜套样感觉,严重者感觉丧失,对冷、热、痛的刺激毫无知觉。
感觉过敏如对冷、热、触摸极为敏感。
自发性疼痛:有点病人表现为自发性疼痛(静息痛),似刀割火燎,夜间疼痛尤甚,让人彻夜难眠,痛不欲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上述症状主要发生在四肢,病变部位通常多为双侧对称,最初局限于手指或脚趾,以后逐渐向上发展,症状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2、运动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负责支配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使机体完成各种随意动作。当病人出现运动神经病变时,由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萎缩,运动时肌无力,甚至瘫痪。比如面神经病变时可出现周围性面瘫,动眼神经病变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等。
另外如果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则可引起肢体汗出减少甚至无汗,致使皮肤干裂,更易促进溃疡发生。三、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如何发生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观点认为与长期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
1、高血糖是最基本的病因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激活葡萄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使山梨醇在神经细胞中蓄积,山梨醇在细胞内吸水,使神经细胞水肿,影响正常代谢,导致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受损,传导速度减慢。
2、微血管病变是重要因素
高血糖不但对神经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还会引起外周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透明变性,糖蛋白沉积使微小血管管腔狭窄,导致神经组织缺氧,加上糖尿病病人的红血球可塑性(变形性)比较差,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浆粘滞度增加,促使红血球聚集粘连,在毛细血管中流动变慢,特别容易引起毛细血管阻塞。
3、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是关建
外周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细胞的营养因子供应发生障碍。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系统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之一,其中尤以神经生长因子较重要,对于神经发育分化、维持正常功能、神经损伤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高血糖不仅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还会引起外周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导致神经缺血、缺氧进而逐渐造成神经损害。通常情况下患病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出现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产生的危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感觉、运动神经的不同临床表现,产生的临床危害也不同。如长期持续性的神经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生活质量。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紧张、多疑、失望等,在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困扰;肢体痛觉及温度觉障碍导致患者对外伤所引起的疼痛及高温不敏感,很容易造成肢体损伤及烫伤,极易形成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病是目前我国非外力截肢的主要病因。而运动神经病变导致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萎缩,运动时肌无力,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因瘫痪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神经病变使其调节血管能力减退,动静脉交通支功能紊乱,静脉淤血逐步形成下肢静脉功能减退、静脉曲张、肢体水肿;神经对肌肉、韧带的调节功能减退可使足部骨关节稳定性差,日久出现局部骨质的损伤、坏死、肿胀而形成夏克氏足病。......如此种种不但增加了患者家庭成员的精神、经济负担,也大大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
五、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方法?
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止痛剂的应用。但病情达到一定程度很多病理变化是不可逆的,改变神经的病理状态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减缓病变的发展的关键。
六、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知识是早期发现病变的关键。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特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2、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应自确诊之日起每年进行一神经病变筛查。方法简单而实用,费用低廉,诊断敏感性大于87%。
3、糖尿病患者如有以下其中一个或以上症状,就要怀疑是否已经发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院就诊。
(1)、足趾、手指有刺痛、蚁行感和烧灼感。
(2)、足部是否常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烫伤或出现水疱、红肿。
(3)、有下肢疼痛或麻木、走路无力并经常跌倒的情况。
(4)、皮肤是否变得容易受伤,且伤口易溃烂、经久不愈。
七、中医院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何优势?
首先我们对近十几年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几千病例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理论,确立了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化热证六个常见证型,研发出相应有效方剂,制定了完整的临床诊疗方案,为临床疗效提供可靠的保证。
再有我们在遵循辩证施治这一中医核心内容基础上,多方挖掘中医特色疗法,开展中药泡浴、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极具中医特色疗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症状的缓解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能改善血液循环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另外我们引进多种现代化治疗设备如气压循环治疗仪、糖尿病治疗仪等,对改善静脉功能减退引起的水肿、神经病变引起的痛疼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八、中医特色疗法的机理是怎样的?
中药泡浴的机理一方面是药物受热后能够快速通过疏松的毛孔,被肌肤吸收。另一方面足部受热后,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更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使热能和中药起协同作用。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直达病所,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迅速缓解症状,同时因是局部用药提高了药物的作用强度,也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
穴位注射疗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激人体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引起的疼痛、麻木性病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是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取穴、用药,利用药物对穴位、经络的连续刺激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吗?
首先要戒烟限酒,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积极调节血糖、血脂异常、控制好高血压,使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在医生制定的目标值内,减少加重或诱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其次要加强足部护理:鞋袜要柔软舒适,最好不要穿皮鞋。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另外还可穿特殊的鞋以改变脚部的受力,从而减少脚部损伤。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甚至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适当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第四、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