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一个基层外科医生的身份写这样的标题未免托大,可有这样资格和学识的人,又不屑于在这个泥坑里继续打滚(他们认为这个问题太基本了),然而中国的医生和医学生里头糊涂蛋又是如此之多,我作为醒悟者之一,若不就中医的问题向他们说点儿什么总觉得于心不忍,说到底,我终究不愿意相信他们居然会蠢到那种不可救药的程度,所以就勉为其难再趟一次浑水,哪怕有一人因此文而醒转,也不枉我点灯熬油披肝沥血的辛苦。如果这样的开场白令你感到不适,这说明你可能很需要这篇文章,强烈建议你耐着性子读完此文的每一个字,再发表评论不迟,如果你就此拂袖而去,也许你就错过了一次重要的契机,这个契机是醒悟。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曾经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过这样一个契机,而今,我也要给诸位提供这样一个契机。如果你是我的老读者老朋友,深谙我对中医的观点和评价,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不会让你们获得新的观点,但会给你们提供一些弹药,在面对那些冥顽不灵笃信中医的中国医生和医学生时,也许用得上。但此文终究是写给中国医生和医学生的,未必适合那些没有医学基础的读者,对于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概念,不会有特别细致的阐述,以下是正文。

——题记

写给中国医生及医学生的科普

各位亲爱的同道们,正在读书的同学们。

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接受的有关中医的观念,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瑰宝医学奇葩这类美好正面的形容,我们进入医学院之后,非但有专门的中医和针灸等课程,我们的临床医学教材在很多章节里也不乏中医药的影子,所以,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最初对中医的认识极可能是基本一致的。当我以凌厉的攻势猛烈抨击中医药你们表现出不满不屑困惑甚至对我明枪暗箭,我可以理解,但我希望你们首先应该明白的是,你们现在对中医的感情,我曾经也有,你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昨天,我也曾经经历过你们那个阶段。不同的是,由于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契机,我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于是永远也回不到那个跟你们相同的阶段了。而且我相信,只要你不是太笨,只要你真的愿意低下头来仔细思考,是会得出跟我现在一样的结论的。

那么就来说一下你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观点吧,看看你们这些脱口而出自以为高明的观点,是否真的禁得起严谨的推敲。

观点一:如果中医像你说的那么不堪,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样一代一代延续至今的呢?

这个观点,我其实是稍加了一点儿修饰,大部分持此观点的网友,在表达这一重意思的时候,往往都伴随着气急败坏,说我数典忘祖都算轻的。我们既然是学医的,就应该明白很多疾病都有自限性,即使根本没有任何医学的存在,一个物种也不见得就要灭绝。这个愚蠢的诘问其实在逻辑上存在一个巨大的悖论,可却被一些极品蠢货不断地重复,这些人当中还真就有中国医生和医学生。这个观点隐含的一个逻辑是我们繁衍至今全靠了中医,如果没有中医我们就不会繁衍至今,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在中医出现之前的几十万年里,人类是怎么挨过来的?没有中医的其他人种是怎么活到今天的?没有中医的其他生物又是怎么存活至今的呢?祖先的基因能够一代一代延续到我们身上,即使要感谢,也应该感谢祖先热爱交配的精神,无论天灾战乱饥荒,祖先们都积极努力地完成了交配,成就了种系的不断繁衍,这跟中医实在扯不上太大关系,除非你们家一代一代都是向中医借的种,否则断不至于把人类的血脉延续至今的功劳归给中医。如果你恰好是属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想通的,若你现在还是医学生我建议你毕业后就改行,如你现在已经做了医生,我劝你还是直接把白大褂脱了吧,现在的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疗环境如此险恶,你蠢成这样还当大夫,我心疼。

不过在对待古代医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犯不上自卑,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各个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治疗均乏善可陈,但如果你对医学史稍加涉猎,你其实会发现,古代西医虽然在治疗方面跟中医相比是半斤八两,但是他们在观察描述记载方面,却在很早就将中医抛在后面了。至迟到维萨里和哈维的时代,西医已经注定必将胜出,中医仍跟蒙眼的驴拉磨一样,原地打转转呢。关于中国古代医学和其他民族古代医学的比较问题,在这里不做展开,有兴趣的同道和同学可自行查阅有关资料,我向诸位推荐的医学史教材是意大利卡斯蒂廖尼所著的《医学史》,中译本是程之范和甄橙翻译的,全书页。

观点二:中西医各有所长。

持这个观点的,大概都是被辩证法浇灌糊涂了。各有所长得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用呢?比如我要从哈尔滨去北京,坐飞机好呢还是坐火车好呢?翻了一下钱包,看了一下时间表,最后我决定坐火车去,这个距离,在时间上也不会差太多,我们勉勉强强可以说,对于这次具体的行程而言,这两种交通方式属于各有所长。但我要说我骑驴去北京,跟火车和飞机相比各有所长,各位又做何感想呢?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距,大约就是驴车跟飞机火车的差距,你非要说毛驴的优势,不用汽油大概算一条。中医大概连这个优势也不存在,经常有人说停电了怎么办?没有仪器辅助诊断怎么办?就是徒手的情况下,由于现代医学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甩开中医也太远了,各位同道和同学们想想,徒手心肺复苏,中医在现代医学面前有胜算么?诊断方面,在精熟解剖与生理病理学的情况下的视触叩听,中医的望闻问切与之相较有胜算么?

观点三:我们对中医要取其精华。

持这个观点的医生当中,不乏总体上也鄙视中医的,但他们却毫无理由的相信,中医真的存在所谓的精华。可每每当我问及中医的精华到底在哪里时,多数人就哑了,反正就是有!还有一部分人会列举出他们自己并不了解的一些东西,最常见的有如下三种:第一说针灸,第二说青蒿素,第三说砷剂治疗白血病。

如果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没有太大问题的话,至少在关于这个观点方面,他们没有尝试为自己的观点找证据支持,因为只要真的去找,根本就不会再认为这是精华了。关于针灸的文献确实不少,但越来越的证据倾向于认为针灸的作用不比安慰剂强多少,如果一个诊疗措施真的有效,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其效果,可针灸的问题何以几十年了,各种证据还是彼此打架呢?关于针灸的应用最常被提及的是在面瘫治疗方面的应用,但事实上目前没有权威的研究结果表明任何一项中医疗法在治疗面瘫上是有效的。也许针灸疗法及其各种变态体(如电针)对预防肌肉萎缩有可能有点作用,但是对末梢神经的刺激对于已经受损的面部神经来说是福是祸却未可知。至于其它各种草药、鳝血、蝎子灰就更是无稽之谈了。中医一向在自限性疾病的治疗上沾沾自喜,面瘫自然是被划进势力范围之内的菜了。即使不给任何治疗,85%的面瘫患者也会在3周内有明显好转,余下的15%在3~5个月内好转,儿童的面瘫自然回复率更高(>90%),不学医的外行不理解疾病的自限性,往往将疾病的自愈归结为中医的治疗之功,如果是学医的也这么糊涂,就太说不过去了。

青蒿素和砷剂的问题,只能说跟中药稍微贴一点儿边,但其整个研发过程,则纯粹是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什么阴阳五行君臣佐使那一套全无关系,尤其是明确了其作用机制之后,这俩药物的使用方法也完全是现代药物的路子,根本就不能算中药了。关于青蒿素治疗疟疾和砷剂治疗白血病方面的材料有不少,仔细查一下也不难,看完这些材料还认为这是中医药精华的,不妨深入想一下,为什么捞出青蒿素这样一个确实有效的药物,一下子把那么多自称可以治疗疟疾的药物全给废了?如果继续验下去,还能有多少中药能糊弄人了?都说中药是宝库,你们家从宝库里找宝是不到万分之一的概率啊?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从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才筛选出了一个真有效的青蒿素,这个概率比垃圾堆里找宝的概率还不如吧?

当然,宝库也好,垃圾堆也好,不过是一种比方,我一向认为,能不用比方说明白的事,就尽量不打比方,如果不是官方恶了巴心的非把中药说成宝库,我也犯不着非说它是垃圾堆。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中药,他们无非是客观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各种物质的组合,在这些物质当中,最终能筛验出来若干有治疗价值的药物一点儿也不稀奇,可这个检验过程如果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那就如同是在一个没有罗盘的大海里航行时一样的,到达彼岸的几率十分渺茫。方舟子等人提出的废医验药的口号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一方面彻底否定荒谬的中医理论,另一方面不除外在海量的中药中发现有治疗价值的药物之可能。

还有个别人拿按摩拔罐子说事的,这基本也属于无知,因为这两者本来也并非中医特有,传统西医也有杯吸法和推拿捏脊手法。

总之呢,关于取其精华这一说法,当作为医生或医学生的你提出这个观点之后,应该尝试着为这一观点去找证据,否则你学文献检索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么?找着找着,你大概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跟现代医学相比,中医真的没什么可称之为精华的东西,理论方面除了一少部分正确的废话之外,其余大量都是与现代医学相悖的混账话,难道你能说那部分正确的废话是精华么?这部分现代医学早有了更精准的叙述,继续抱残守缺有什么意思呢?不信各位同道同学们到中医的典籍里找找究竟中医的哪部分理论有优于现代医学之处啊?

观点四,中西医结合有优势。

基于前面说的东西,对这一条,呸!不要脸……证据呢?在你听了我的怂恿去找证据之前,先不放一起看看这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向医师炫耀,他新婚的25岁妻子有多好,并对医生说她最近还怀孕了,医师静静地听完之后给老人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朋友在草原,遇到一头狮子。他立刻从背上抓下枪来瞄准。然而,情急之下他拿到的是雨伞不是枪。这时已经太迟,狮子正站在他面前,就要扑过来。他没办法,只好拿着雨伞扛使尽吃奶的力量『砰!砰!砰!』大叫三声。奇迹发生了,那狮子竟然倒下来,死掉了。”“狗屎!这怎么可能?”老人大叫。“那一定是别人干的!”“我也这么觉得”医师说。

在中西医结合共同治好了疾病的传说中,疾病就是那头狮子,中医就是那把雨伞。

观点五,我啥啥病就是中医治好的,某某就是中医治好的。

这一条,我其实都不好意思多说,如果是外行用这样的证据挺中医还可以理解,但作为医生医学生居然不懂孤证不立的道理,未免太让人痛心。这种偶发的,难以重复的,抽风似的案例,在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当中,根本就上不了台面。疾病的自限性和统计学原理本来就应该是医学教育中很基本的一部分,怎么到了中医的问题上,举个栗子就把你们放倒了呢?如果这也能成为证据,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邪教都不该被取缔,因为他们都有大量的信徒能够以自己的例子作为神迹的见证,比如轮子功,相信这玩意儿能治病的人并且真的认为自己被治好的人大有人在吧?你们愿意把自己的认知水平降低到邪教徒的水平么?

观点六,不管中医是不是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持这种观点的医生和医学生,我真想一巴掌扇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句正确无比的废话,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检验实践的结果,倘若忽略了疾病的自限性药物的安慰剂效应,那么任何一种自愈都可能被评判为有效,这种以错误的评判标准检验的实践,有个鸡巴毛的意义?跟真理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观点七,现代医学也不完美,西药也有副作用(西医治死的人更多),凭什么批判中医?

中国还很落后,如果有限的资源还要被中医分一杯羹,那么国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水准自然要相应降低,跟中医有关的大部分科研简直就是笑话一样,比如有关经络的研究,到最后竟然给西瓜都画上了经络线,成了天下人的笑柄。对于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体系,我们站出来揭批之,简直太正当不过了。

至于西药的副作用,这完全是建立在药物能带来治疗价值的前提下必然要承受的风险,可中药本来就效果不明,机制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肝肾损害这种重大的已知的副作用我们要坚决避免了,就是那些未知的潜在的危害也应该能躲就躲,既然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非上中医药手段不可,何苦非要冒这种不可知的风险呢?西医治死人的总数大于中医这是肯定的,因为本来凶险重大的疾病也都是在西医手里治疗的,喝水呛死的人总比喝尿呛死的人多,这有什么奇怪的呢?更主要的是,死于西医之手的话,究竟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还是医疗方面有失误,如果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评判(包括但不限于尸检),总会有一个结论,一旦涉及医患纠纷,这个鉴定结论就很重要。可是如果死于中医之手,中医如何鉴定这是不是医疗事故呢?中医的理论体系具备这种能力么?

现代医学当然不完美,但如今也已足够强大,在阻止人类提早死亡这件事上,居功至伟,现代医学仍需进步,但中医体系能够为这种进步提供的借鉴,微乎其微到可以忽略不计。

观点八,不是中医不好,是现在高水平的中医少了。

高水平的中医只活在传说里,或者躲在深山老林里呼吸吐纳天地之精华去了,有据可查的历史上中医的表现,大瘟疫出现的时代背景曾给他们提供过一个极好的舞台,这方面我写过一个长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来时足见中医真容》,看完你大概就知道历史上传说中的中医到底是什么货色了。

观点九,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套不同的科学体系。

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有些可笑的,唔,其实中医从上到下都挺幽默,几乎无处不可笑,但关于这个观点却尤其可笑,因为在挺中医一派的内部,关于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他们自己也吵得很欢,不过科学这个词挺美好的,多数挺中医的死硬派,还是喜欢跟科学套近乎的,比如吴仪副总理就曾经在在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医药的科学性不容置疑;吴是政治人物,但她的观点颇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一个政治人物的口中说出中医药的科学性不容置疑这种话,透露着霸气与蛮横,科学的东西,恰恰是允许置疑,否则哪来的扬弃与进步?现代医学理论中的任何一个分支都不惧置疑,有些观点确实有可能会被更新甚至推翻,可中医那一套玩意儿一潭死水千年不变,与现代医学这样充满朝气的体系相比,不过是棺材渣子。更重要的是,中医与现代医学所面对的客体,都是同样的人体,对于人体的解剖及生理病理的解读,只能有一个理论是最接近真实的,比如自哈维以来揭示的血液循环原理已被确证无疑地证实了,那么中医所谓的血液的循环是被阴阳二气推动的就纯属胡咧咧,倘若可以将中医称之为与现代医学并存的不同体系,那么我们也只能说现代医学是属于科学的体系,而中医学则属于伪科学体系,后者完全不具备“客观、逻辑、实证、可重复检验”等一系列属于科学的方法和规则

观点十,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很先进的。

治未病语出《黄帝内经》,被现代的挺中医一派从棺材板子里挖出来,高高地供奉起来,当成了中医独有的特色瞎得瑟,简单说无非是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正确得如同废话似的提法,真的有多么独特先进和高明么?中医在预防医学领域里真的有所成就么?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疾病,有哪种是靠中医的治未病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的?反观现代医学在疾病预防领域真可以说是功勋卓著有目共睹,针对传染病,除了疫苗这一有力武器而外,尚有隔离管控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近代华人医学先驱伍连德正是在没有疫苗这一武器的情况下依靠科学的防疫手段,完美狙击了百多年前发生东北的地区的鼠疫。针对很多慢病,也有很多针对生活方式的建议,比如限盐戒烟营养干预等等,每一项建议背后都有着强大的证据支持。相比于疾病预防领域现代医学的这一套强大的组合拳,中医所谓的治未病可有一星半点儿值得借鉴之处么?当然,以现代VS传统,难免胜之不武,就算我们退一步,退回到古代去,中医的治未病也不见得比古代西医有任何优势,《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古代西医也有“Preventionisbetterthancure”的观点,一样放回古代的时代背景,这两种提法哪有什么优劣之分?无非都是一个美好的想法罢了,在疾病的预防方面,除了提到有关饮食和运动的粗略建议之外,面对瘟疫来袭,也无非是听天由命,成片成片的死亡。看完这一段,你还觉得治未病有任何独到和先进之处么?

同道们,同学们。

以上这十个观点有几条是你曾经持有的呢?看完了我的论述,你还继续坚持曾经的看法么?如果这样的论述不曾让你的观点有任何动摇,那么我因我的无能向你的愚蠢道歉,我居然不能说服一个同行认可一个如此基本如此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因此产生了一些困惑,那么就去为解除自己的困惑寻找出路吧,相信很快你就会彻底想通,不再困惑。

其实倘若中医能够回归本位,脱离中国主流医学体系回归民间作为替代医学的一部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也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最后选择,其危害程度也就可以忽略了,另外即使是对中医持最强烈批判态度的人群,也认为中医的文化价值也不可小觑,比如说金庸的小说当中如抽离中医,恐怕基本就没得看了,但金庸的小说毕竟写的是古代的人和事,这也可以间接说明,中医也无非就是古代科学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谁再用这种早应该进入历史博物馆的古代的科学观来解释人体的病理生理现象,甚至用这种古代的医术来治疗今天的病人,不是傻逼又是什么呢?

PS:最后的废话,谈一下医学科普国家队的问题,近期,中华医学会年学术年会科普专题研讨会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讨在北京召开,我虽长期对医学科普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114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