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预防 >> 眼皮跳跳,小心面肌痉挛来了
1、常用药物: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国内常用肉毒毒素有保妥适、衡力两种。主要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无效、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的成年病人。当出现疗效下降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慎用。过敏性体质、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2、用法及用量:眼睑痉挛采用上睑及下睑肌肉多点注射法,即上、下睑的内外侧或外眦部颞侧皮下眼轮匝肌共4或5点。如伴面部、口角抽动还需于面部中、下及颊部肌内注射3点。依病情需要,也可对眉部内、外或上唇或下颌部肌肉进行注射。每点起始量为2.5U/0.1ml。注射1周后有残存痉挛者可追加注射;病情复发者可作原量或加倍量(5.0U/0.1ml)注射。但是1次注射总剂量应不高于55U,1个月内使用总剂量不高于U。具体注射部位及剂量可参考以上图示。
3、疗效:90%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痉挛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6个月,3-6个月后可重复注射,部分患者多次注射后,疗效逐渐减退。两次注射治疗间隔不应少于3个月,如治疗失败或重复注射后疗效逐步降低,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注射后的效果与注射部位选择、注射剂量大小以及注射技术是否熟练等因素密切相关。4、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症状性干眼、暴露性角膜炎、流泪、畏光、复视、眼睑下垂、瞬目减少、睑裂闭合不全、不同程度面瘫等,多在3~8周内自然恢复。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部分会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5、注意事项:发热、急性传染病者、孕妇和12岁以下儿童慎用;在使用本品期间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备有1∶肾上腺素,以备过敏反应时急救,注射后应留院内短期观察。疗法三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年,美国Jennatta教授首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根治HFS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全身麻醉下,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即压迫面神经致临床症状的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如果术中发现明确责任血管,则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处理,实行减压术。1手术适应证:①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CT或MRI排除继发性病变。②面肌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手术意愿强烈。③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出现疗效差、无效、药物过敏或毒副作用时应积极手术。④MVD术后复发的病人可以再次手术。⑤MVD术后无效的病人,如认为首次手术减压不够充分,而且术后AMR检测阳性者,可考虑早期再次手术。随访的病人如症状无缓解趋势甚至逐渐加重时也可考虑再次手术。2、手术禁忌证:①同一般全麻开颅手术禁忌证。②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心、肺、肾脏或肝脏)病人。③高龄病人选择MVD手术应慎重。3、手术注意事项:术中须对蛛网膜进行充分松解,避免牵拉脑神经。医院术中应实时进行AMR、肌电反应波形(ZLR)及BAEP监测。双侧面肌痉挛的处理,建议选择症状严重的一侧首先手术,术后根据手术一侧症状缓解程度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择期进行另外一侧手术,不主张一次进行双侧MVD手术,但是两次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目前没有特别规定。在复发病人的再次手术中,更强调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特别是AMR和ZLR联合监测,确保面神经充分减压。复发无效病人再次手术前,医师需慎重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术后症状可能仍然不缓解或部分缓解。4、手术并发症防治脑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为面瘫、耳鸣、听力障碍,少数病人可出现面部麻木、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复视等。脑神经功能障碍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种,急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在手术后的3d之内,手术3d以后出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是迟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绝大多数迟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在术后30d之内。比如超过90%以上的迟发性面瘫发生在术后1个月之内,可能与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受凉继发病毒感染相关,因此建议术后1个月内应注意保暖,减少迟发性面瘫的发生,一旦发生,则应给予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可以辅助应用神经营养性药物。小脑、脑干损伤MVD治疗面肌痉挛有0.1%的病死率,主要是由于小脑、脑干损伤,包括梗死或出血。避免小脑损伤的关键在于减少牵拉时间、降低牵拉强度。术前半小时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术中适量过度通气,骨窗尽量靠近乙状窦,避免使用脑压板,逐渐打开小脑脑桥池缓慢充分放出脑脊液后再探查桥小脑角等措施可最大程度减少术中对小脑半球的牵拉,尽量避免电凝灼烧小脑、脑干表面血管。术后通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实行24h连续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出现血压骤然升高同时脉搏减慢,清醒后又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深慢甚至骤停,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均应考虑小脑或脑干梗死、肿胀及出血的可能,应及时行头颅CT扫描,根据CT实施扩大骨窗枕下减压或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严密缝合硬脑膜是防止脑脊液漏的关键;对于硬脑膜无法严密缝合者,可取肌肉筋膜进行修补,同时应用生物胶将人工硬脑膜与硬脑膜贴敷完全;用骨蜡严密封闭开放的气房;严格按照肌肉、筋膜、皮下组织、皮肤四层缝合切口,不留死腔。如发生脑脊液鼻漏,立即嘱咐病人去枕平卧,告知病人勿抠、挖及堵塞鼻孔,保持鼻孔清洁,观察体温变化,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咳嗽、大便用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必要时可使用脱水剂或腰大池引流降低颅内压,若漏孔经久不愈或多次复发需行漏孔修补术。低颅内压综合征可能原因是术中长时间暴露手术部位,释放大量脑脊液,术后脑脊液分泌减少等所致。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状呕吐,同时血压偏低、脉率加快,放低头位后症状可缓解。术中在缝合硬脑膜时应尽量于硬脑膜下注满生理盐水,排出空气。术后取平卧位。作者简介
医学硕士,康复医学主治医师,河南省康复医师协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秘书长,擅长脑出血、脑梗塞、颅脑损伤、脊肌髓损伤等疾病的康复,善于应用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面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偏头痛等疾病。
小贴士每天一则康复知识的努力,为您的健康铺路。——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责编:庄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