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象恶魔般剥夺人的一切作为人的尊严,让人成为皮包骨的空壳;有一种病象恶魔般侵蚀弱小生物,置她们于死地;有一种病象恶魔般使人沉默,永远无法说话;有一种病象恶魔般使大海—我们的母亲变成“死海”;有一种病象恶魔般让一座桃花源般的城市瞬间变成人间地狱。这个恶魔就是水俣病。

日本在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走上了经济主导型道路,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成了日本全国上下最关心的事情。为了经济增长甚至不顾大肆破坏环境,破坏美好家园。导致大气污染、公害病大行其道。尤其是公害病因其发病快、危害大,渐渐引起人们的   当时的水俣市是一座临海小城,氮肥工厂的到来给这个小城带来了活力,大家都认为这座城市马上就会快速发展起来了。人们都以这座工厂为荣。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氮肥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平时用的塑料就与氮肥有着密切的关系。塑料在许多人的眼里是现代化的象征,氮肥工厂就自然而然成了近代化的标志性工厂。而人们没有意识到近代化的背后隐藏着恶魔,而这个恶魔即将要露出其狰狞面目。

他长着一张非常英俊的渔民的脸。但他的只剩下皮包骨的手和脚就好像经历了过多的岁月的沧桑只留下木头芯的被冲上岸边的流木一样。即便如此,他的经历了岁月和海水洗刷的皮肤依然很好的包裹着他瘦瘦的骨头。他脸上皮肤还残留着海水的味道。死亡正在违背他的意志向他一步步逼近。(省略)这个时候他的即将走向死亡的眼神给我的感觉是他的灵魂要停留在这个世界,无法安详地去另一个世界。这一刻我越发为我是个活生生的人而感到羞愧难当、厌恶至极!她的那双充满悲伤的山羊般的、金鱼般的眼睛和他的像流木般的骷髅身体以及无法超度到另一个世界的魂魄从那一刻开始全部移植到了我的身体里。

嫁到这里刚三年就得了这个怪病,感到万分遗憾。我渐渐觉得我的身体要远离这个世界。手也开始握不住东西了。感觉有种力量将我与这个世界隔绝,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凄凉,你能懂吗?海上的生活多好啊,老头子划船,我也跟着划,往常这个时候又是一块出海捕章鱼的时节了。我们捉到许多鱼啊、章鱼啊,他们活蹦乱跳的多可爱啊!

人死之后是不是还会以人的面目转世回来,如果有来世的我不想成为别的,还想转世为人。还想再一次和老头子一起去出海,你我各划一只桨。因为我嫁到了渔民家里,就得出海。我是不是欲求太多了?将来我一定要转世为人。

女孩清子的手和脚都开始弯曲了,手脚像绳子一样将我紧紧捆住。不忍直视她。在你去世的那一年春天,樱花飘落的季节,有一天我一会儿工夫不在家,清子躺倒在院子里。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她正在用弯曲僵硬的手拼命去拾飘落的樱花瓣,胳膊肘都已经磨出了血。他嘴里还喊着妈,花瓣!那花瓣都被她搓破了,可怜地落在她身边。到了即将出嫁年龄的清子平时没有说过一句怨言,拾樱花瓣成了她人生的一个奢望!所以我求求你,把清子写进你的小说里,让氮肥工厂的人看看,不,让全国的老百姓看看。希望他们能在樱花飘零的季节帮清子拾片花瓣,好吗?就当是葬花了!

突然,我脑海中浮现出了戚夫人的悲惨形象。那位被吕太后斩断手足、挖掉眼球、割掉耳朵、逼迫吓下聋哑药、被骂作人猪后塞进坛子里慢慢死去。

水俣病的死者大部分就像公元前三世纪末汉代的戚夫人所受的苦一样,无缘无故的死去。如果吕太后也可以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被写入历史的话,我一定要搞清楚在我们这个地处偏僻的村庄,对我们的风土和养育一辈辈人们的生命之源施以暴行的这个近代产业到底具有了怎样的人格,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称其为独立资本毫无止境地榨取的话或许也无妨,但在我的故乡至今还有许多冤魂野鬼在游荡,我一定要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成为一名向近代文明发出咒怨的诅咒师。

我不要一分钱,我要让你们公司的头头脑脑们按官位每人都喝一杯水银,从上级到下级,让42个人来尝命。让他们的老婆们也喝,让她们生出先天水俣病婴儿,然后让六十九人患上水俣病,最后让一百人左右成为潜在患者,你们认为怎么样?上面这些话是我替那些冤魂野鬼说的话。

(节选自《苦海净土》)

作品中每介绍一位患者,石牟礼道子都要强调他(她)的名字之后补充一句是第多少号患者。这让我们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场景,那些被关进牢里的人们也是被叫号码的,但石牟礼道子一定要写上他们的名字,让后世的人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是怎么死的。

水俣病的患者及其家属不仅要承受病魔的摧残,还要忍受来自外界的歧视,当时排污企业勾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愚弄社会大众,欺骗患者和渔民,收买媒体与研究机构,编造证据,混淆视听。引发了许多人歧视和误解。例如,说这些患者因为穷才得了这个怪病等等。事发15年后,日本政府于年下半年才确认有机水银与水俣病之间有关系,但治疗患者、阻止灾难扩大的最佳时机就这样错过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

石牟礼道子以《苦海净土》获得熊日文学奖賞、大宅壮一纪实文学奖。她认为个人的荣誉不能建立在患者的痛苦身上,拒绝领奖。石牟礼道子不是咄咄逼人的社会运动的斗士,她是一个诗人,她的身上散发着悲悯的情怀。她以诚实和大愛唤醒了一个个麻木不仁的市民。在她的感召下,她的丈夫也带领其他老师投身抗争运动,电影导演、律师、医生、护士、市民前赴后继,抗争运动风起云涌。近年来,她年老体衰、患上了严重的帕金森症,双手和头不停颤抖,还在接受NHK采访,为水俣病患者发声,质疑国家没有真正照顾受害者晚年的生活。

《苦海净土》这部作品许多人认为是一部告发水俣病的纪实文学,其实这部作品的真正重心不在这里。水俣病夺走了患者说话的权利,石牟礼道子要替他们向近代文明发出灵魂深处的呐喊。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充当了支持者的角色,是我们的欲望助长了现代化的疯狂气焰。

人类经历了水俣病这场劫难后变聪明了吗?核事故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有可能是人类的丧钟!

关于水俣病的书籍1《水俣病》

水俣病发生至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仍是最恐怖的环境事件之一。本书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当事人的访谈,描述了水俣病发生之后受害方、施害方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着重聚焦于受害者及其支持者为获得赔偿和救助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运动。作者发现,战后日本民主非常脆弱,并严重依赖于特定的公民活动。而水俣病发生后的维权运动极大地改变了战后日本的民主模式。

2《水俣病没有结束》

年5月,日本水俣市月浦两个天真无邪的女孩病发,以此为契机,水俣病正式得到确认。此时日本正处于不顾一切高速发展经济的时代,这种不顾一切的代价便是严重的环境公害和健康损害,水俣病就是其中之一。水俣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认定制度?公害病诉讼为何如此艰辛?患者胜诉后赔偿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说水俣病还没有结束?本书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叙述,揭示了隐藏在疾病背后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的根本性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3《水俣病:史无前例的公害病》

《水俣病:公害病》是世界环境史领域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日本著名环保人士原田正纯博士根据自己参与研究水俣病的经历和对医学的反思创作而成。该书总结了水俣病这一公害病的经验教训,想必能够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发挥其应有的镜鉴作用,从而化作有益于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发优势。

(本文授权转载自







































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wh/91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