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蓝耳病的概述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二、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传播迅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猪均感染。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母猪、仔猪症状较严重,仔猪致死率可达80%~%。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感染猪能大量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液中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且长期向体外排毒。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发现的病例较少。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时,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圈舍潮湿、空气不流通、寒冷、阳光不足、频繁调运、天气突变等都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大型养猪场该病发生较多,传播快,舍外散养传播速度慢。母猪产前一周发生早产、流产或生产成绩下降,环境越差,感染越快,1~3个月后重复发生,呈持续感染,流行期一般70~天,最长4~6个月。病初呈大流行性传播,有明显“跳跃式”传播,无明显季节性,春季多发,仔猪冬季严重,母猪常年发病。继发细菌及支原体等感染使症状加剧,死亡率增高。

三、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母猪发病首先表现为精神倦怠、厌食和发热。妊娠后期易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重新发情现象,往往引起母猪不育和产奶量下降;少数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些发病母猪后期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2~28日龄仔猪最易感,症状明显,发病率可达l0%。死亡率高达80%,早产仔猪在出生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些病仔猪耳发紫,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四、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特征性病变发生于肺脏,主要以间质性肺炎为特点。眼观,肺脏膨满,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尖叶和心叶部有灶状肺泡性肺气肿并见淤斑,肋膈面间质增宽、水肿,有红褐色淤斑和实变区。肺切面上见血管断端有凝固不全的血液,支气管断端有少量含泡沫的液体。镜检,肺组织以多中心性间质肺炎为特点。病初,炎灶内浸润多量巨噬细胞和小淋巴细胞,肺泡上皮和受累的支气管上皮脱落,肺泡膈的增生变化较轻,形成卡他性肺炎的变化;很快,肺泡隔中的结缔组织明显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厚,肺泡腔变小或消失,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变化。

五、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诊断

(一)解剖症状

剖检2头病死猪:死猪的肾脏质脆、被膜易剥离,表面散布针尖样出血点,切面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肝脏瘀血、肿大,脾脏肿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严重出血,心内膜出血;肺充血、水肿,肺小叶间质明显增宽,手感肺脏有捻发音,切面流出许多泡沫样液体,部分区域发生实变。

(二)实验室诊断

2.1、分子生物学检

PCR产物电泳结果:

2.2、血清学检测

2.3、诊断结论

2.3.1、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

送检的2份病料经实验室检测蓝耳病毒核酸结果有1头猪蓝耳经典株和变异株阳性,其它全部阴性。确诊为蓝耳病毒感染。

2.3.2、抗体水平分析

蓝耳抗体水平

产房仔猪蓝耳抗体有4/7可疑野毒感染,正常情况下母源抗体SP值不能超过1.0。母猪的蓝耳抗体有3/4可疑野毒感染。

原因分析

因母猪感染伪狂野毒和蓝耳病毒后通过母乳传染给仔猪,引起产房仔猪发病。

六、临床建议

1、建议种猪群产前产后各7天饲料里添加包被的替米考星PPM+抗病毒药+丁胺卡钠霉素PPM,一天一次连用14天,保健治疗。

2、饮水里添加增免排毒营养液+营养性维生素连用7天,清除体内的毒素和自由基。

3、产房仔猪饮水添加营养性维生素+增免排毒营养液放到食槽内自由饮水。

4、建议暂停7—10日龄仔猪的圆环疫苗和蓝耳疫苗。

5、加强饲养管理,卫生、通风、消毒。(资料来源:刘学强兽研检测)









































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白癜风皮肤防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wh/91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