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看心电图时,脑袋里总会闪现比如为什么生理性Q波振幅不大于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在宽QRS波鉴别中为什么电轴无人区或QRS波大于0.16s更支持室速等等,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都是统计学给予我们的答案,心电图是一部统计学发展历史。在实践义诊中希望各位准医生们,在能够判断是否心电图有异常的之前,一定要自学正常心电图。应用心电图时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也就是说被检测者的临床症状更有意义。为了大家义诊乃至临床时更好掌握心电图,现特别为大家推送如下:

内容

心电图记录纸是一种1mm﹡1mm的方格坐标纸。常规25mm/s走纸速度,每小横格为1mm,表示0.04s,每小格高1mm,表示0.1mV。刚接触心电图一头雾水的我们,拿到一份心电图到底怎样看呢?一张心电图通常为12导联,那么12导联到底怎么看?12导联与心室部位关系其实是要有组合的看的,它代表了到底心室什么部位发生什么改变的判断。比如下壁II、III、aVF导联需要一起看。侧壁:I、aVL、V5、V6;前间壁V1~V3;前壁V3~V5;广泛前壁V1~V5.接下来读图六步曲带你轻松学习心电图,可以依据个人习惯调换顺序:

步骤一:窦性心律的判断:P波

有没有P波?P波型态是否正常(顶端钝圆平滑,直立)?

是否所有P波的大小和型态都是一样?

附:P波

反映左右两心房去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由窦房结产生,经由节间传导通路而扩散至左右心房。

I、II、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但AVR中的P波是倒置的。

正常时限为0.06-0.12秒。

电压小于0.22-0.25mv。

步骤二:PR间期=P波+PR段

分析P-R间期,评估心房至心室间的传导速度,如果延长,判断I、II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P-R间期是否正常、固定?

附:P-R间期

指以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

代表心房开始去极至心室开始去极的时间。

正常时间为0.12-0.2秒(房室结处延搁,起到延缓传导、过滤作用,异常则导致心律失常,比如洋地黄等一些作用机理也在此)。

步骤三:分析QRS波群

1、QRS波群的时间、大小、型态是否正常?

2、是否每一个P波后,都有一个QRS波群?

附:QRS波群

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Q波:在QRS波群第一个向下的波形,正常时间小于0.04秒。

R波是一个高尖向上的波形。

S波是在R波以后的向下的波形。

正常QRS波群时间为≤0.11秒,通常为0.06-0.10秒。(比如根据ORS形态判断心脏节律起源于室上性Or室性心律、根据Q波形态有无病理性Q波判断心肌梗死有无,根据QRS波群的时间判断完全性Or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步骤四:分析节律(心室与心房)

比较数个周期的P-P间段和R-R间段是否规则。

如果P-P(R-R)间段都是一致,代表心室(心房)节律是规则。

如果P-P(R-R)间段都是不一致代表心室(心房)节律是不规则。

步骤五:计算心率(心室率与心房率)

在心电图上,心跳速率的测量从R波到R波(R-R间期)来决定心室速率,从P波到P波(P-P间期)来决定心房速率。在正常节律下,心房和心室率是相同的。计算方法有几种,有适合用于节律规则下或不规则下:

1、节律规则者

算出R-R(P-P)间期距离多少个大格,除以大格的数目

2、节律不规则者

算出一条六秒时段的心电图有多少个R波,然后乘以10或算出一条三秒时段的心电图有多少个R波,然后乘以20。

步骤六:分析S-T段和T波

S-T段是否正常?

T波的时间和电压是否正常?

T波的波形是否向上?

附:初学者不必过于纠结心电图ST段各种各样的表象和分型,可按照:

1、确定等电位线

2、选择ST段测量点

3、是否符合异常ST段改变

4、是否符合冠心病ST段变化特点

这四步走下来,我们就可以对ST段进行一个大致的的研判。

关于ST段:在正常的心电图上,哪一些时间段处于等电位状态呢?很明显有三段:TP段、ST段和PR段,加上PP连线,QQ连线。我们可以找到5条线段处于等电位线上。TP段是我们正常人的心率储备时间,当心率增快时TP段经常会变短甚至消失。P波的起点消失了,所以PP连线也就没了。可选择只有两段PR段,和QQ连线。但一般来说我们先选择QQ连线,而后才是用PR段作为与ST段比较的等电位线。因为心房肌复极会形成Ta波,有时会影响PR段甚至是QRS波的基线。

选择好了等电位线,我们如何选择ST段?一般是取J点后0.08S的那个位置与等电位线比较。当心率增快时,ST段也会随之变短,这个时候取J点后0.06S的那个点比较合适。(J点是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一个突发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

临床实践上对于ST段下移不超过0.1mV(1mm)是可以认为大致正常(更加严格的标准下移不超过0.05mV,但在临床实践上判别有一定困难),对于ST段抬高稍稍有些复杂,简单一些理解对于V1、V2、V3导联抬高0.25mV以内可以认为是正常的,而其它胸导联抬高不应超过0.1mV。当然这是一个简便的记忆方法,实际上它还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更为详细的指标可以参看《全球心梗统一定义》。

冠心病ST段改变怎么判断: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它常常伴随着临床症状(如胸痛、气促)或心肌酶学变化的动态改变。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在没有胸痛症状发作时并没有ST段改变,只有在发作时才引起ST段压低或抬高(变异性心绞痛),随着症状好转ST段又恢复正常。在心绞痛中这种动态改变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引起心肌不可逆损伤引起梗死,这就是为什么心绞痛超过20分钟即属于高危。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病人诉说心绞痛持续半小时或1小时,如果仔细辨别,其实大多数当中是有间歇缓解,否则要么不是心绞痛,要么发展成心梗。缺血性心肌病ST段持续压低,一般这种病人的诊断仍需要在胸痛时候ST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压低时诊断冠心病才可靠。

关于T波:重要的是记住,正常人哪些导联可以有T波倒置。VR导联,V1导联,有时V2导联,如果aVF导联T波直立,III导联可倒置。其他导联的倒置可能与缺血,束支阻滞,心室肥厚,药物等相关啦。T波高尖经常是正常的,但可以由高钾血症引起。T波反映心室复极后期的电位变化。

除III、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但有时胸导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在T波后有时可见小u波,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电图学是一门实践的知识体系,心电图要不断在临床中实践,不断的总结和讨论。大家想加深心电图知识,平时可以翻阅心电学专著如《黄宛临床心电图学》,郭继鸿的《轻松学习心电图》系列。也可以在丁香园等一些专业论坛、QQ群、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wh/5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