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护理 >> 基础凝血途径及其临床意义,记了又忘,
??????
导语凝血途径及其意义。
凝血途径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凝血指标是从来不得仔细解读过,学点用点,小结一下吧。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细胞有大片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PTA<30%;晚期PTA<20%。
表1:ACCP(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INR目标值
疾病状态
INR
INR目标值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肺栓塞;预防体循环栓塞;生物瓣换瓣;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体循环栓塞);瓣膜病房颤
INR2.0~3.0
目标值2.5
机械瓣换瓣(高危);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某些血栓病人和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INR2.5~3.5
目标值3.0
主动脉双叶机械性瓣膜
INR2.0~3.0
目标值2.5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延长见于: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增高:
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
测定的临床意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各项意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来源:医学之声综合整理
医考课堂
掌上医讯积分挑战第7期
11.6-11.12进入掌上医讯app首页“谁是中国医学江湖的百晓生?”,评论中答题,挑战你的江湖地位!!!
前10名,第50名,第名,第名......只要你全部答对就可任选1件礼品(定制笔记本/定制保温杯/积分),其余全部答对的可获得积分奖励。
积分挑战每周5一期,邀请好友注册即送积分。60积分可兑换iphone6s一部(共1部)!积分可兑换价值元3M精选型听诊器1个(共8个)!00积分可兑换价值元一个印象保温杯(共20个);积分可兑换订制笔记本一个(共个)!所有礼品先到先得,具体时间,请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寻常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wh/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