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病因 >> 无忧感恩之作蛛丝马迹防中风
今天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冬至是阴阳交替的关键节气。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这个季节天干,寒冷,体内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则增加,是中风高发季节。
这些天网上电话里咨询中风的人也多,头疼厉害会不会是中风?头晕严重,咋回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严重中风在发生之前是有预兆的,它们常常会以其特有的方式给患者一次或数次“警告”。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很多人误以为是面神经麻痹。中风多发生于老年人,而且病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的病史。面神经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通常发生在受凉、吹风或病毒感染后。中风引起的面瘫,在临床上多数为中枢性面瘫,也就是病变(急性脑缺血或出血部位)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鼓气和吹口哨漏气等,但可以皱额、蹙眉、闭眼。
2.吞咽困难。去年有一个病人就是连粥也不能喝了,全家人惶恐,以为食道癌呢,急冲冲找来要做胃镜,还是先做脑CT吧。食道癌不能吞咽是渐渐形成。小中风吞咽困难是突发。
3.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遇到过几例吃饭时候突然筷子掉了,有的端不住碗了,有的吃着饺子呢,饺子就掉了,这些都要重视,是中风前兆
4.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脑动脉硬化痉挛的表现。
5.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
6. 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这个症状最难引起人们重视,都以为老年人辛苦了,想休息。没有及时治疗,错过了机会。
7 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胸闷,如果出现在三高高危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别以为休息就好了。
8,突然出现打嗝、呕吐。很多人误以为胃出现问题了,随便吃点吗丁啉对付一下。对三高高危人群就要考虑小中风,不要失去机会。
在临床上我们叫小中风,去医院检查吧,CT检查还没有埂塞,出血。那么这种情况要不要治疗?
无忧意见:尽管症状轻、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其脑血管的损害状况并不见得比大中风患者要轻。更为关键的是,“小中风”的复发率很高。也就是说,“小中风”容易“一发再发”,而一旦再次发作,就可能不是“小中风”,而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大中风”了。一定要治疗。
怎么治疗?
好多人一听是中风前兆,赶紧治,越快越好,药物越高级越好,检查越贵越好,医院来保命。有人赶紧住院输液,吃药好得慢,输液好得快。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中风先兆患者根本不需要输液,因为大多数对中风有防治作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降压药、调脂药、降糖药等,都是口服药,常用的静脉药反而是一些没有多大作用的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怎么越治疗越重?还有的一边治疗一边复发。
许多中医院打“吊针”,以为输入一些活血化淤的药能帮助“疏通血管”、比如复方丹参,川芎注射液,等等,预防中风,这其实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直接把药物殊输进血管,血管根本不买账,曾经丫丫爷爷奶奶年年冬季输液,被无忧全盘否定。
无忧意见:这个时候脑血管硬化早已经形成,短时期内不可能逆转,所以基础降压西药继续服用,把血压控制好,肠溶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的西药,血糖高的要用上降糖药。中药治疗更重要,根据体制辩证,比如孙思邈的小续命散,当年李可老中医用此药自己治好了自己的中风,补阳还五汤也可以。当然都要辩证,用于预防中风,剂量还要酌情调整。
针灸治疗小中风,那是最适合了。小腿上的三重穴,作用堪比血府逐瘀汤啊,灵骨穴,大白穴,再加上补肾的肾关穴(约等于六味地黄丸加金匮肾气丸)这么一扎,肾气也足了,血管也祛瘀通畅了,还免去药物的毒副作用。
早晨不要着急起床,醒来后,揉腹,叩齿,再缓缓起床。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病,更不要早起,五更,阴阳更替时间段,冬至日更是阴阳交替季节,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饮食的调理就今天就不多叨叨了,既然是冬至,用黑木耳加核桃仁韭菜包饺子就很适合,黑木耳作用约等于阿司匹林预防血栓,韭菜核桃补肾又强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