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在写实风格的绘画或雕塑中,作者会尽量把描绘对象的细节记录下来,当然也包括疾病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对画中人物做出诊断,同时也加深了对疾病的认知。

作者:费金韬郑博机构:医院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先天性心脏病

迪克·凯(DickKet)是一位以静物画与自画像见长的荷兰魔幻现实主义画家。他从小十分瘦弱,体力运动差,因此爱上了不需要太多体力的绘画。23岁毕业于艺术学院以后,画家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并且发现有社交恐惧,从此隐居在家中专心绘画。在一系列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困扰他的疾病不断进展。年,那年30岁的他创作了最出名的自画像。画面中一名瘦削的男子握着一个花瓶,清晰地展示了青色的杵状手指,在面部可以看到嘴唇与鼻尖也呈青色,提示画家存在严重的发绀与红细胞增多。SelfPortrait,迪克·凯,画家的异常是随着时间进展的。年,24岁的他曾创作过一幅带有手指的自画像,这时指甲与指背皮肤的夹角尚未超过°,尚不能称为杵状指。SelfPortraitWithHand,迪克·凯,而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画家的紫绀越来越严重,杵状指也越来越明显。这时的他遭受着严重心衰症状的折磨,不得不尝试多种药物来改善症状,在他的自画像中也有所展示。年,画家因为心脏病英年早逝,距离他的38岁生日仅剩几天。ThreeSmallSelfPortraitstheDrugDrinker,迪克·凯,-DoublePortraitofthePainterandHisFather,迪克·凯,直到去世,他的疾病都未得到诊断。根据他的画作,我们推断可能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不过即使诊断也没有办法治疗,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治疗直到年才出现,这时画家已经去世数年。乔瓦尼·兰弗朗科(GiovanniLanfranco)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画家,代表着巴洛克全盛时期的水准。在他年的一幅宗教作品中描绘了圣路加为平民治病的场景。StLukeHealingtheDropsicalChild,乔瓦尼·兰弗朗科,这幅画左下角的幼儿目测2-3岁,显得非常虚弱无力,最明显的特点是肿胀的腹部,这幅画也因此得名(DropsicalChild)。除了腹胀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孩子的眼睑似乎也有肿胀,脸部皮肤呈灰色,嘴唇为蓝紫色。圣路加握着孩子软弱的手,可能在寻求上帝的帮助。如果仅着眼于水肿,我们会想到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心衰等多种可能。但结合孩子发绀的嘴唇,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但这部分患者较少出现腹水。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初期为左→右分流,后期逐渐变为右→左分流(艾森曼格综合征),这时会出现紫绀,并且右心压力增加可能会导致腹水。当然除了室间隔缺损外,诸如动脉导管未闭等可能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有可能。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达芬奇(LeonardodaVinci)最出名的作品——《蒙娜丽莎》以神秘的微笑著称。画中妇人的身份存在多种猜测,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一位佛罗伦萨富有商人与政府要员的妻子。这幅作品至死都被达芬奇带在身边,一直在修改、完善,达芬奇死后几经周转变成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私人财产,至今收藏于法国卢浮宫。MonaLisa,达芬奇,为了能在绘画与雕塑中对人体描绘更加准确,达芬奇进行过许多次尸体解剖,因此有了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跨时代发现。只可惜他生前大部分成果并未公之于众,直到后人仔细翻阅他的手稿时,这些发现才重见天日。(莱昂纳多?达芬奇——心血管先驱逝世周年纪念|融会“冠”通”)。纵使天才如达芬奇可能也不会想到,他在《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上描绘的正是一名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仔细看蒙娜丽莎的左上眼睑的内侧,可以发现有黄色不规则的凸起。而在蒙娜丽莎的右手背,可以看到直径约3厘米的包块。这些发现最可能的解释是——蒙娜丽莎是一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以在眼睑内侧、手背、足底、角膜边缘出现胆固醇堆积,在儿童时不明显,进入青年后发生率逐渐增加,即使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终也会有约四分之三出现黄瘤。据记载蒙娜丽莎于37岁时突然身故,极有可能是急性冠脉事件带走了她。在17世纪荷兰著名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FransHals)为一名老妇人创作的肖像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手背上的黄瘤。不过幸运的是这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仍然活到了那个年代算得上长寿的岁数——在作画时,她已经60岁了。PortraitofanElderlyLady,弗兰斯·哈尔斯,

马凡综合征

克里斯蒂安·沙德(ChristianSchad)是与达达主义和新客观主义运动相关的20世纪德国画家,其肖像画详细描绘了维也纳和柏林在一战后几年的样貌。在他的一幅著名肖像画中,两名游乐场的表演者以冷漠的表情面对观众,上方的男性明显异于常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肋外翻,之后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的躯干与左臂十分细长。同时,他的背部还存在脊柱后凸畸形,搭在扶手上的右手指间关节过度伸展。他的脸部显得细长,睑裂似乎也有下斜趋势。AgostaderFlügelmenschundRaschadieschwarzeTaube,克里斯蒂安·沙德,这位表演者经常会到画室担当模特来维持生计,臂展长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据记载他还经常被邀请医院,因为他的“心脏位置异常”有教学意义,这种位置异常可能与骨骼畸形相关。根据上面这些异常,这名表演者很可能患有马凡综合征。

洋地黄中毒

梵高(VincentvanGogh)的英年早逝是时代与艺术的悲哀。在自杀前,梵高曾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包括但不限于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癫痫、铅中毒、美尼尔综合征、梅毒、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从精神到躯体都经受着沉重折磨。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加歇医生》就是他送给长期给予治疗建议的PaulGachet医生的礼物。画面中医生手边的植物是我们熟悉的洋地黄。ThePortraitofDr.Gachet,梵高,与现代认知不同,洋地黄在19世纪被认为可以治疗癫痫及精神疾病,因此梵高很可能接受医生的建议长期服用洋地黄。那时并没有洋地黄浓度的监测,再加上梵高生命最后阶段举止异常,很可能导致洋地黄不规范服用而中毒。在梵高后期作品中的色调可能与洋地黄中毒导致的色觉异常有关。在著名的《星月夜》、《夜间咖啡屋》、《向日葵》、《麦田里的收割者》几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梵高对黄色近乎偏执的热爱,星星、月亮、电灯全都笼罩在一片黄晕之中,这是他早期作品所没有的特点。TheStarryNight,梵高,TheNightCafé,梵高,Sunflowers,梵高,EnclosedFieldwithReaper,梵高,

颈静脉怒张

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像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描述的是圣经旧约中大卫与巨人歌利亚战斗的场景。雕像上大卫神情凝重地望向比自己高大许多的歌利亚,左手紧握着一块石头,随时准备开始战斗。仔细观察雕像的颈部,可以发现大卫的颈外静脉是怒张的,即使在站立的情况下仍然到达了下颌角。David,米开朗基罗,在米开朗基罗的另外一尊雕塑——摩西坐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有意为之的颈静脉怒张。和那个时代的众多艺术大师一样,米开朗基罗学习过人体解剖知识,从这些雕像栩栩如生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但直到年,威廉·哈维才第一次揭示了血液循环的秘密,我们猜测比哈维早余年的米开朗基罗应该并不知道静脉血回流到心脏。Moses,米开朗基罗,一般情况下颈静脉怒张是静脉压升高的表现,多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病理情况。但在情绪激动、胸腔压力增高时,正常人也可以暂时出现颈静脉怒张。这两尊塑像的人物都处在情绪激动中,米开朗基罗当然不可能见过这两位圣经人物,但一定是基于平常对周围人物的观察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如此细致入微。参考文献:[1]MartínezGZ,MartínezAZ.TetralogyofFallot—ReportofaCaseDiagnosedataMuseum[J].JAMACardiology..[2]OseL.TherealcodeofLeonardodaVinci[J].Currentcardiologyreviews.;4(1):60-62.[3]StraussRM,Marzo-OrtegaH,BrucknerAA.Didthe‘PigeonChestedMan’haveMarfanssyndrome?[J].JournaloftheRoyalSocietyofMedicine.;95(2):-.[4]HeyneTF.Lanfranco’sDropsicalChild:TheFirstDepictionofCongenitalHeartDisease?[J].Pediatrics.;(2):e.[5]DahanS,ShoenfeldY.APictureisWorthaThousandWords:ArtandMedicine[J].TheIsrael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IMAJ.;19(12):-.[6]KidambiS,MassadMG.OnvanGoghandtheFoxglovePlant[J].Cardiology.;(3):.[7]GelfmanDM.TheDavidSign[J].JAMAcardiology.;5(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by/131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