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

来源:浙商证券/独角兽智库

报告导读

年国家政策的转变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预示着我国对干细胞产业政策为——高门槛、强监管和积极推进。这次临床研究的有限放开,带来了机遇。我们认为年是投资干细胞治疗行业的好时机。

目录

1、再生医学与干细胞——多重刺激下,将火热发展

2、干细胞分类和干细胞存储市场分析

3、干细胞相关公司:聚焦干细胞中下游产业

4、主要观点

1、再生医学与干细胞——多重刺激下,将火热发展

年3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对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年2月26日,中国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医学”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加强干细胞基础与转化方面的投入与布局。

“两弹一星”、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习近平

干细胞又叫做起源细胞、万用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这样说,动物体就是通过干细胞的分裂来实现细胞的更新,从而保证动物体持续生长发育的。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

再生医学(regenerativemedicine):通过对于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研究是永远的热点,其每一项重大研究进展都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计的收益。美国《科学》杂志于年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的第一,排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之前。年,iPS细胞研究分别被《自然》和《科学》杂志评为第一和第二位的重大科学进展。年和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都颁给了有可能让人类长生不老的干细胞研究。最近,VincentGiampapa博士也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被提名年诺贝尔奖。

1.1干细胞产业市场分析:中下游产业未来市场前景巨大

干细胞的产业化发展由上游的干细胞库、中游的干细胞生产和研究和下游的干细胞治疗三部分组成,形成一条很大的产业链。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干细胞未来几乎可以在人类所有重大疾病中发挥作用。

全球未来干细胞市场将达到亿美元。年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约3.3亿美元,年近10亿美元,年近20亿美元,年已达亿美元。据国际细胞治疗研讨会上专家预测,预计到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将达到亿美元。

年,我国干细胞产业收入约为20亿元,年已经达到亿元。根据相关的资料,专家预计到将达到亿,年中国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未来几年行业还将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

在全球干细胞总市场中,细胞治疗占据半壁江山,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整体来看,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其总市场预期在年将扩展至亿美元,同时干细胞治疗所占的比例也将比年进一步扩大。

1.2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技术是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生存被各种问题所困扰。退行性疾病逐渐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同时,世界上每天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严重肾脏衰竭病人、心脏衰竭病人正在生死线上,等待器官更换。然而现行器官移植却存在诸多问题:资源紧缺、器官移植造价昂贵、异体排斥等。

干细胞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令人兴奋的希望。在理论上任何干细胞异常性疾病都可以采用自体保存的健康干细胞来治疗。修复、替代衰老损伤器官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成为治疗许多传统医学难以解决的重大疾病的新希望。再生医学的发展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干细胞的治疗原理:通过对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等,培养出一种全新的、正常的、更年轻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通过特殊的移植技术移植到体内,代替那些正常或非正常死亡的细胞,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

干细胞治疗的优点:干细胞治疗从功能上、结构上不取代原有的组织器官,它具有传统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1、无免疫排斥反应;2、不需要了解疾病发生的确切机理;3、来源广泛,取材方便;4、无传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疗效确定。干细胞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令人兴奋的希望。在理论上任何干细胞异常性疾病都可以采用自体保存的健康干细胞来治疗。修复、替代衰老损伤器官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成为治疗许多传统医学难以解决的重大疾病的新希望。再生医学的发展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干细胞治疗分类:干细胞治疗按照治疗种类划分,可以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与干细胞注射治疗。骨髓移植本质上就是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干细胞治疗软骨修复,就是干细胞的注射治疗,以后干细胞的注射治疗是一种趋势。按照不同种类的疾病划分,可以分为软骨治疗、骨头治疗、心脏病治疗、肝病治疗、神经性疾病治疗、糖尿病治疗等等。

1.2.1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中风):在一项用于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初步临床研究中,5位发生严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7天内接受CD34+干细胞治疗。治疗所用的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通过抽取骨髓分离获得。在治疗过后,5名患者都良好地耐受了干细胞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也没有再次发生卒中。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后脑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过6个月时间,磁共振成像显示的脑损伤区域平均减少了28%。患者也没有出现肿瘤或血管畸形的迹象。

干细胞移植可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却呈现了不断且快速上升的趋势,根据大量的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以及治疗方法。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理是神经元在持续的大量破坏,而没有再生的神经元来补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及不对称分裂的特性经过一定的诱导,可分化出临床所需的神经细胞,用来修复因神经元丢失或受损伤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导致的疾病。

移植脂肪干细胞促进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发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刺激成年鼠类模型动物脑内的神经发生,并且在脑缺血等病理条件下改善模型动物的组织和功能损伤。研究学者在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海马区域植入脂肪干细胞,发现脂肪干细胞可以减轻模型小鼠脑内的氧化损伤,促进颗粒下和脑内室管膜下区域的神经发生过程,进而改善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这为应用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市场预期:年,全球约有万例新发痴呆患者被诊断。到年,全球患有老年痴呆的人数将从目前的万人增加至1.亿人。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6.6%,且患病率每5年约增长一倍以上,80岁以上超过22%。到年,我国痴呆患者将接近万。

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以及治疗方法。年全球市场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药物主要有:易倍申(美金刚)、安理申(多奈哌齐)、艾斯能(利伐斯的明)和Razadyne(加兰他敏),这四种药物的销售额累计大约46亿美元。GBIResearch的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市场将从年的近50亿美元增长到年的大约亿美元,增幅逾一倍。据估计美国治疗痴呆的费用约为亿美元,但预计到年会飙升至1万亿美元,到年会高达2万亿美元。我们以全球每年新增发病人数的百分之一计算,干细胞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上的应用,能带来大约亿美元的销售额。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症。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脑内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致使多巴胺减少。这种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运动平衡障碍问题。标准的治疗包括左旋多巴,这种药物能代替多巴胺发挥作用,但也存在副作用。干细胞治疗的目的是用取自胚胎大脑或干细胞分化出多巴胺细胞补充丢失的神经元。

帕金森病是由于分泌脑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减少导致手足震颤身体僵硬的难治病症。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神经细胞减少的方法。研究者提出把人工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申请。他们已成功将人体iPS细胞制成的神经细胞,植入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脑内,并确认有多巴胺分泌。目前已经开始了临床实验的申请。

市场预期:据统计,全球大约有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目前已有万的帕金森患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万。

迄今为止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全球抗帕金森治疗市场已达到多亿美元的规模。抗帕金森药物主要有普拉克索、恩卡他朋、罗匹尼罗、拟多巴胺类和雷沙吉兰5大品种。其销售额已占市场的95%。普拉克索是治疗帕金森症的领军品种,年全球普拉克索市场约为4.58亿美元。年国内16医院普拉克索用药市场为8多万元,占据了抗帕金森药物市场的44%。另外一种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恩他卡朋全球销售额为4.01亿美元,国内16医院,恩他卡朋是帕金森治疗市场中居于第三位的畅销药物,年用药市场为万元。普拉克索用药价格为23.5元/天,一年的费用为.5元,二十年的费用约为17万元,与干细胞治疗费用相仿。而且药物并不能彻底治愈帕金森病,还会带来例如幻觉和运动障碍等副作用,因此干细胞治疗会是更好的选择。按照全球每年因为帕金森症死亡人数计算,我们预期未来干细胞移植在全球帕金森治疗市场规模在90亿美元左右。

1.2.2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疾病

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包括骨细胞、骨髓组织和脂肪细胞的坏死,晚期股骨头会发生塌陷、变形、髋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临床表现主要为髋关节疼痛和活动范围受限。目前该病早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晚期只有全髋关节臵换术才可以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由于假体寿命的限制,年轻时接受该手术难免要进行多次翻修术,不仅要承受多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压力,翻修术的效果也明显不如初次臵换。

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是疗效中最好的一种手段,原理在于存在于红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有着很好的成骨能力。红骨髓具有很好的成骨能力,而它的成骨能力来源于中胚层骨髓基质的间充质干细胞,它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干细胞治疗最适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人,可以避免病情发展,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已有关节畸形、骨质塌陷、骨折的病人可以在手术基础上辅助干细胞移植,会增加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疗效。

干细胞可以形成新软骨,用于治疗关节损伤和炎症患者。目前对关节炎的治疗只局限于基本的止痛或者复杂的关节替换手术。但是干细胞却有更好的结果:胚胎干细胞被转化成软骨细胞,将这些细胞移植到有关节缺陷的部位,这些高质量的人工培育细胞迅速帮助关节进行修复,这样能促成新的健康软骨的生长,同时又没有表现出副作用。胚胎干细胞具有迅速繁殖的能力,也使得软骨的量产存在可能。

澳大利亚首次尝试将病人本身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入本人的膝盖关节内。共有70名患者参加,两组试验中一组是30名骨关节炎患者,部分接受干细胞治疗部分使用安慰剂,以此判断干细胞是否能阻止损害的发生甚至重建膝盖。治疗效果显著:接受治疗的人中有一半疼痛减少了四分之三,膝盖功能也大幅提高。另一组是40名软骨单独受损的病人,目标是确认干细胞是否能阻止关节退化和发展成关节炎。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膝盖疼痛程度和活动受限程度减少了一半,并且保持了一年以上。

市场预期:目前世界上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病人数多达0万人,我国约万人。在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5万-20万人。股骨头坏死只能采用高压氧和磁疗等治疗方式。髋关节臵换手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和关节功能,但创伤大,也仅仅只能用于治疗晚期的股骨头坏死。干细胞治疗市场,按照每年股骨头坏死新增患者的百分之一计算,中国市场空间达到4亿元,全球大约30亿美元。

目前人工关节的价格并不算昂贵,大约在3-5万元左右,但是会有很多缺点:感染导致假体早期松动;在手术中人工关节安装的位臵以及角度不正确,使得在以后的活动中人工关节会承受异常地压力,造成过度磨损,以及受力不均;手术中人工关节安装的过长,会造成肌肉的拉力加大,使得人工关节的受力增加从而导致关节的磨损增大。以上的因素都可能影响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而且二次手术难度更大。干细胞治疗使得骨细胞再生,可以避免以上的各种缺点。人工关节主要分为人工膝、髋、肘、肩、指、趾关节等,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产品为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其疗效较为可靠。年全球人工关节市场在亿美元以上,其中亚洲市场约27亿美元。如果干细胞占领人工关节市场的百分之十,那么市场大约在33亿美元。

1.2.3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对我国人群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不同细胞的能力,应用干细胞技术制备胰岛,通过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I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II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

干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对于大部分I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每日按时注射胰岛素是主要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也有一些不接受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接受了胰岛移植治疗。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HarvardStemCellInstitute,HSCI)的DouglasMelton教授,年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humanembryonicstemcells)首次培育出了可以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SC-β细胞。人类首次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分泌胰岛素的SC-β细胞了。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联合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医院和马萨诸塞大学,携手攻克排异反应的问题。他们发现了一种新材料,用这种新材料包被之后,SC-β细胞可以躲避人体排异反应。

干细胞移植可治疗II型糖尿病。加拿大科学家发现胰腺前体细胞移植对于II型糖尿病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与糖尿病治疗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研究人员对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干细胞移植后,高脂饮食刺激不会影响胰腺前体细胞向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腺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并且干细胞移植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西格列汀或二甲双胍联用在移植后12周就可改善小鼠高血糖症。这项研究表明基于干细胞技术与糖尿病治疗药物联用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德国TICEBA干细胞治疗中心,从年开始利用自体成体皮肤干细胞,为全球多名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TICEBA医疗中心得到了德国国家许可,并通过了欧盟自体干细胞医疗操作授权。目前,干细胞技术已在德国等发达国家获得广泛应用,并形成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资质认证体系。但国内的干细胞技术尚处在试验阶段。

糖尿病市场分析:IDF数据显示,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82亿人,并有3.16亿糖尿病高危人群(即前期患者)。预计到年,患病人数将达到5.92亿人,前期人群将达到4.71亿。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有1.亿人。年,全球糖尿病用药市场为亿美元,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为亿元。其中口服降糖药比例为60%,胰岛素为40%。其中来得时和诺和锐两种药物占据了全球糖尿病市场的半壁江山。药物治疗糖尿病不能根治,而且每天注射胰岛素也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便。如果干细胞移植能在糖尿病上得到推广,成为主流治疗手段,按照全球每年新增患者0万计算,预计可以达到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

1.2.4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导致的死亡占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50%以上。AMI即使早期成功血管重建也只能挽救缺血和顿抑的心肌,但是一旦发生坏死,心肌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进而发生心室重构,有超过3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如何解决心肌细胞丢失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脏功能的原理:1、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2、促进血管新生,限制心室重构;3、自分泌、旁分泌功能刺激心肌原位干细胞增殖。

丁胜教授领导的团队,找到9种化合物的组合可把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首先让皮肤细胞进入一种类似多能干细胞的状态,多能干细胞在特定器官中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其次把这些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再把这些改造细胞植入发生心肌梗塞的小鼠体内后,小鼠受损心脏部分愈合。

德医院的科学家,年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法治疗一名心肌梗死患者,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成功的病例。医生从患者的骨髓中取出干细胞,经过必要处理后,将其注入冠状动脉中,手术10个星期后,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缩小了近三分之一,心脏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植入的干细胞成功地再造了心肌组织。

市场预算: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每天至少有0多人猝死,男性猝死发生率高于女性。心源性猝死里,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治疗冠心病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及支架介入三种方式。按照每年冠心病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一计算,市场预期在亿美元。

1.2.5干细胞技术是器官移植的梦幻之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并以这样的干细胞为“种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组织器官。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组织器官,来替换自身病变的或衰老的组织器官。

首次干细胞器官移植:30岁的桑克兹因患有肺结核,支气管丧失了功能。西班牙的医生给她移植了一个新气管,这个器官是利用她自己的干细胞和捐赠的气管培育而成的。这是第一次利用从患者的骨髓里提取的成熟干细胞培养新组织或者器官,用于移植。因为捐献的气管上的细胞受到了破坏,而且异体移植后容易产生排斥。利用这种最新方法进行移植后,就不会产生异体排斥反应,从而不用服用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

英国当局已投入近万美元用于研究在实验室培养人造器官,目前已有泪腺管、血管、气管等人造器官投入到临床应用中。英医院的医生正致力于在脂肪中提取干细胞,来进行人体面部器官的再造。该研究团队已经在实验室里生成了软骨组织,并用于再造耳朵、鼻子等部位。医生从儿童身上取下一小块脂肪,从中提取干细胞进行培养。一个耳廓形状的“脚手架”被放入干细胞的培养液中,这样干细胞就会按照人们想要的形状和结构生长。在培养液中加入的化学成分会促使干细胞转化为软骨细胞。这些软骨细胞可以植入到儿童的皮肤下,成为新的耳朵。

市场预期:相较于我国每年30万的患者需求,现在的供需比仍然大约是1: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的患者需要等待移植,而每年器官手术移植的数量在1万例左右。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煜,市政协常委、首都医科大学放射科主任李昆成指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是每年20万到30万,但是每年做上肝移植的人只有0到人。如果干细胞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供需比例将大大缓解,更多的人得到救治。以全球每年需要器官移植人数万计算,预计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上的市场将有40亿美元。

1.2.6干细胞移植技术对晚期癌症有明显效果

中国人的癌预后差,生存期较短,一部分原因是在中国体检率不高,发现时晚期的比例较高。因此,能在癌症晚期有较好作用的疗法能大大提高我国患者的生存率。

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肾癌:来自兄弟或姐妹的干细胞移植到一个晚期肾癌患者体内可能会逆转已经扩散到全身的肿瘤的生长,甚至能完全逆转这种生长。在19名病人的试验中,有50%以上的人接受这种治疗后发生好转,而传统治疗手段很少有高于20%的成功率。该试验中的实验对象只是那些其它治疗手段对其没用的病人。

基于干细胞的疗法有效治疗多种脑转移性癌症。医院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基于干细胞的疗法,可以有效消除脑部的转移性癌细胞,从而有效延长生存期。研究人员将表达TRAIL的干细胞注射入脑部转移性肿瘤小鼠机体中,这就可以降低肿瘤的生长,而将表达TRAIL的干细胞注射入颈动脉中就可以明显减缓肿瘤的生长,增加小鼠的生存期。

市场预期:全世界范围内,肿瘤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最新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年全世界有1万新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万。年,中国新诊断癌症病例万,占全球总数的21.8%。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到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数将高达万例。

IMS数据显示,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为0亿美元,年将增至0亿美元。具有靶向性、特效性和低毒性等特点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占34%,达到亿美元。使用单抗药物的价格和使用干细胞价格类似。治疗乳腺癌著名单抗药物“赫赛汀”,该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的重磅产品,年的全球销售额达68.39亿美元,年销售额达62.7亿美元。如果干细胞疗法在癌症上的疗效显著,按照全球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人数1万,治疗比例百分之一计算,其销售额预计在亿美元。

1.2.7干细胞用于延缓衰老

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数据显示到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发生的机制是人类延缓衰老和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内容。

干细胞是从植物到人类所有生物体的重要基石。干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可以分裂和自我更新,能分化成所需的专门器官组织以及修复成年组织的必要的细胞。因此,干细胞被认为是不朽的,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重建自己和再生组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老化。干细胞也会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能力,丧失维护组织和器官的能力,因此干细胞移植显得尤为重要。

干细胞和衰老相关的临床实验,在ClinicalTrials上面可以检索到16项临床实验,其中2项处于Phase0,11项为PhaseI/II,3项为PhaseIII。

市场预期:皱纹的去除,现在常用的方法包括肉毒杆菌注射、填充物注射、自体脂肪填充注射和手术拉皮等。肉毒杆菌毒素能使肌肉暂时麻痹,在消除皱纹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功能,其效果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化妆品或整容术。肉毒杆菌分泌的A型毒素,也就是美容除皱注射剂Botox的主要成分。肉毒杆菌素疗法的副作用较多,例如嘴部下垂、面部表情不自然和下眼睑无力而流泪等。

根据GlobalData的数据,预计年全世界的美容策略市场将达到47亿美元。其中全球肉毒杆菌市场以年平均成长率14%扩大,年时将达到29亿美元规模。随着干细胞技术在抗衰老抗皱的上的进展,其市场前景可期,如果能替代肉毒杆菌,在年可以有29亿美元的规模。

1.2.8干细胞治疗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症是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损坏人体肌肉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身体无法制造支撑肌肉结构的蛋白质,患者会因为此病导致一辈子无法活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痛苦。即使患者穷尽钱财,也无法获得满意疗效。

治疗原理:骨骼肌具有非常高的再生能力,即使由于激烈的运动受到损伤或者因为疾病出现萎缩,干细胞也会通过分裂来修复骨骼肌。将能够发育为骨骼肌的干细胞移植到肌肉中,就可以制造出正常特定蛋白质,从而治疗肌肉萎缩症。

治疗中出现的难点:骨骼肌干细胞在体外人工培养后,性质会发生变化,随着分裂和转变为其他细胞,会丧失修复能力,即使移植也无法发挥作用,最终全部死亡。要想令肌肉萎缩症和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重新生长出骨骼肌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日本研究人员在调查骨骼肌干细胞保持修复能力的机制时,发现向骨骼肌干细胞添加“miR-”和“miR-”这两种小核糖核酸后,可以维持骨骼肌干细胞的修复能力。研究人员将这种干细胞移植到患有肌肉萎缩症的实验鼠腿部,发现腿部的骨骼肌细胞开始增加,肌肉得以再生。研究人员随后将这种骨骼肌干细胞移植到患有肌肉萎缩症的实验鼠腿部,发现腿部的骨骼肌细胞开始增加,肌肉得以再生。

1.2.9干细胞疗法为治疗HIV感染另辟蹊径

尽管当前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治疗力争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任何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完全消灭这种病毒。不幸的是,完全消灭HIV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世界上首位艾滋病治愈者——“柏林病人”TimothyRayBrown。年,Brown医院进行白血病治疗后,他体内的HIV病毒完全消失。在进行白血病治疗时,Brown首先接受放疗,用来杀死癌细胞和骨头里制造癌细胞的干细胞,随后通过骨髓移植手术,植入了一位健康人的骨髓,以产生新的血细胞。接受治疗后,Brown先生的白血病有所好转,而且体内的HIV病毒水平也急剧下降,仪器也无法检测出。一直到现在Brown都没有检测出HIV病毒,而且普通HIV病人要服用的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他也一直没有服用。

两名HIV感染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后,他们的艾滋病有可能也得到了治愈。在年和年,两名男子分别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以替换造血骨髓。他们的治疗方案与“柏林患者”TimothyRayBrown很相似。两名男子的医生宣布在他们的血液中似乎没有检测到HIV,但当时他们仍然在服用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两人现已终止了他们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且没有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二人继续保持健康状态,他们将成为继Brown和早先报道的、出生后不久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密西西比婴儿之后的第3个和第4个治愈的HIV患者。

市场预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报告显示,估计在年底全球仍有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截至年12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49.7万例,死亡15.4万例。目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尚无满意的方法。根据DatamonitorHealthcare发布的报告,未来10年,美国、日本、欧盟五大主要市场(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HIV药物的合并销售额将从年的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Tivicay为HIV治疗的主流整合酶抑制剂。其价格为69美元/颗/天,一个病人十年的费用约为25万美元,基本等同于干细胞移植的价格,而且药物根本无法治愈艾滋病。根据全球每年新发艾滋病人数的百分之一计算,我们预测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市场空间大约在40亿美元。

1.3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现状:外热内冷,中国需迎头赶上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再生医学研究在近年获得巨大发展,干细胞(stemcells)作为再生医学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得到非常快的发展。干细胞在生命科学、新药试验和疾病研究这三大领域中具有巨大研究和应用价值,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再生细胞替代治疗和药物筛选等领域,成为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by/123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