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通记者:徐冉/通讯员:张弛、厉小园

19岁的浙西女大学生,和67岁的浙东农村大叔,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却因为同一种病,成了忘年交。

这种病叫胸腔积液,就是俗称的“胸水”。

而女大学生和农村大叔为何会一起得这个病?他们的故事令人深思。

女大学生突然发烧咳嗽竟是结核性胸膜炎引发胸腔积液

在浙江大学医学医院(医院)胸外科病房里,霏霏(化名)瘦瘦小小的个子,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最近因生病更显楚楚可怜。

“姐姐,这都好几天了,我胸腔里的水怎么还没排干?我以后是不是都离不开这根引流管了?”每次有护士到床边做护理,霏霏就问个不停,瞪着大眼睛期待能得到一个病马上就好的回复。

然而,胸腔积液虽是胸外科常见病,但目前所知致病原因已有60多种,必须找到并解决原发疾病,才能彻底遏制多余的“胸水”的产生。

事实上,霏霏心里很清楚其中的道理,只是她不能接受,自己明明只是感冒咳嗽而已,怎么就成了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腔积液。她更想不明白的是,自己是什么时候怎么感染结核的,这并会不会对她以后的人生带来影响。

护士姐姐们哪能不明白她的心思,无奈整日忙忙碌碌,大家只能抽停下脚的间隙,多陪她聊几句。

同病大叔讲述患病故事帮助女大学生打开心结

不料,一群女人间的聊天内容,被隔壁床的老王(化名)听了去,再看看这个躺在床上郁郁寡欢的姑娘,在征得陪床妻子的同意后,他主动走了过去。

“姑娘,你这几天跟护士聊的,我都听到了,咱们得的是一样的病,但跟我比起来,你其实已经幸运多了。”或许是因为同病相怜,老王一开口就成功吸引了霏霏的兴趣,她当即从胡思乱想中抽离,坐起来认真听眼前这位大叔的故事。

没有丝毫的征兆和症状,老王在一年多前的体检中,发现有胸腔积液且已化脓,当地医生考虑是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清除脓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没想到,在治疗的过程中,他感觉一天比一天没力气,胃口也不好,一个月后,晕倒在自己家中,被直接医院。

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胸腔积液竟比之前更厉害了。“也是跟你现在一样做引流,但我流出来的是灰黄色的脓液,封瓶里时不时还会冒泡,医生说是因为我的肺烂破了。”老王带着一丝自嘲的话语,却让霏霏心疼起来。

因为胸腔里已是“一片废墟”,再加上那时老王的身体实在太虚弱,接诊的陈刚医生建议他做保守治疗,理想的走向是,通过引流减轻炎症,为手术创造条件。然而,带着引流管小心翼翼的生活实在毫无质量可言,一不小心管子掉了就开始发烧。

于是,半年后,陈刚医生经综合考量,为老王做了开放引流手术,在右侧胸口切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口子,用纱布包着,胸腔里的脓液把纱布浸湿了就换,从开始的一天换一次到后来的几天换一次,又历经半年时间,老王胸腔里的脓液终于排干净了,原本漏气的肺也长好了。

近日,陈刚医生给老王做了脓胸清除手术,再封上开放引流的切口,一年多的恶梦就此结束。

听完,霏霏愣住了,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细心医生分享多年临床发现抓住这些细节关乎生死

同样的胸腔积液,霏霏与老王的预后却截然不同。

胸腔积液是胸外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极高,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针对不同的疾病阶段、不同的患病人群、不同的致病原因,治疗的手段与方法也就会各有侧重。尤其是要在几十种可能的原发病中找出“真凶”,对医生的经验和水平是个较大的考验,包括结核在内的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也不可忽视,甚至还有可能是恶性肿瘤等等。

陈刚医生分享了自己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情况:医院胸外科一年收治胸腔积液住院患者多例,慕名到胸腔积液专病门诊求助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从年龄上看,这些人中年轻人比例要比老年人更多。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免疫反应比较大,症状比较明显,一般都有发烧、胸闷、咳嗽等表现,而老年人免疫反应较弱,症状不明显,很多是像老王那样在体检中发现,但因延误治疗,病情往往已进展为脓胸,治疗起来也就相对复杂。

对于老年人多见的慢性胸腔积液,陈刚医生建议,可以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14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