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针对安卡拉,我想说几句
去年以来,以‘‘心包积液’’为特征的疾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为养禽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控制此病,众专家学者i们经过病毒分离,被确认为由一种称做‘‘安卡拉’’病的腺病毒感染。通过疫苗和抗体及血清等生物制品的研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对此,笔者想说几句: 1,关于心包积液的特征: 1.1,安卡拉病虽然有心包积液的症状出现,但心包积液并不是安卡拉病的‘‘专利’’。因为其他疾病也可引起心包积液。这一点同行们谈论的比较多,也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在此不费笔墨。希望同行们在临床上做好鉴别诊断,不要谈心包积液而色变。 1.2,虽然安卡拉病可引起心包积液,但不是所有的安卡拉病都有心包积液。15年夏秋季在肉鸡和大肉食的病例中,能看到心包积液症状的不足四成,16年蛋鸡和肉杂鸡出现的比例高一点。主以突发性高死亡为主。因而应注意综合诊断,及早控制死亡是主要目的。 2,关于兼证: 现在多把此病称为‘‘肝炎一一心包积液综合症’’。其出发点可能有二:其一,此病出现心包积液时,多伴发有肝脏的损伤;其二,与包涵体肝炎同属于腺病毒病,具有同源性。但笔者认为不妥,其原因是在发生此病时,肝脏的病变比较复杂,没有特征性和规律性可抓,就笔者所见的病例中,肝脏的病变大体有以下几种
从上三个图组十二个病理图来看,肝脏有肿大者,有萎缩者,有发黄者,有发紫者,没有关联性。也就难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规律可遵循。也就是病机混乱,对早期诊断缺乏实际意义。对疾病的预防和机体功能的恢复也缺乏指导价值。 倒是在肺脏和肾脏的病变上,比起肝脏来看,病变要少,发病规律要好找一点。 先看肺脏的病变,大体有以下两组:
从上图看,似乎以水肿和干燥无津液两种方向做为损害方向。可能与发病时的气侯状况和体质状况有关。 再看肾脏病变,大体上是以下一组病变
从此组图的三个病例图来看,只有肾脏肿大与萎缩两种,但共同特征是均具有尿酸盐沉积的表现。 3,发病条件与病因: 根据赵继勋老师研究的成果表明,我国流行的腺病毒主要是一群的五个基因型:A、B、C、D、E五型,共12个血清型。引起肝炎一一心包积液综合症的是C群的4型
但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特征,流行状况.及治疗情况来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说明这一观点用来指导临床生产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此病的发生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3.1,气侯因素:高温季节(少阳主令和司令)和高湿季节(太阴主令和司令),是此病的高发期。其中高温季节多以肺脏干燥为主,并常继发或合并感染新城疫;高湿季节多以肺脏水肿为主,并常继发或并发温和性流感及大肠杆菌病。 3.2,品种和生理阶段:从品种上来看,15年以大肉鸡和多见,16年以后以肉杂和蛋鸡多发;在蛋鸡上,青年鸡发病率高于产蛋鸡。日龄或小,发展速度越快而危害也越大。 3.3,管理因素:不同的鸡舍,不同的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其发病情况不同。高温干燥和低温潮湿此病易发;通风不合理,有通风死角的鸡舍发病不同,高温干燥的条件下,上风口易发;低温潮湿的条件下,下风口易发。 4,发病机制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腺病毒寄生在肝脾肾细胞之内,引起白蛋白和血凝因子合成减少,使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浆外渗而引起的心包积液及机体全身功能的一种异常反应。这种观点应该是建立在包涵体肝炎对机体损伤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但在临床上发现,这种观点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首先,肝脏的变化并不符合包涵体肝炎的特征。 包涵体肝炎对肝脏损伤的典型特证应该如下图
下列两种状况接近于包涵体肝炎,也可以说是非典型型或亚临床性包涵体肝炎
那么下列图组则完全不是包涵体肝炎的表现,这种病变在15年夏秋的肉鸡、16年的蛋鸡及青年鸡占着主导地位
其次,如果是由于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引起的血浆外渗,那么其它软组织及管腔内也应该有相应的液体渗出,如腹腔,皮下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有伴发禽流感或由于湿而引起的病例中或许可见到这种症状,但是在干燥情况下发生的这类病则完全相反,甚至表现出水分丧失,体液缺乏的表现。 第三,如果真如渗透压降低,血液凝固不良的话,解剖鸡应该是血液稀薄,淡红色而凝固不良的,但是实地解剖后却恰恰相反,血液粘稠、色黑而凝固良好。
显然,上述的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但是,如果运用中医的观点来谈论此病的病机病理,却是水到渠成的。 其一,根据其发病的病性看,此病属于外感温病和湿病。从温病而言,温病上受,首传太阴;从湿病看,湿病三焦受之,湿温首感太阴阳明。这可以解释了病因和肺部受损的原因。 其二,心包居胸中,在部位上属于上焦,在经络上属半表半里的少阳经部和心包络(手少阳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而三焦主调通水道,三焦受阻,水气不行,水热互结而成是证。 其三,三焦之气不行,阴液从肺至肾膀胱下行不畅,致下焦阴液不足而成虚热,这就是肾藏解剖特征的形成原因。 其四,温热之邪,主耗气伤津,必然造成肝肺胃的阴液损伤而造成解剖学上燥热的表现;三焦之气不行,火气不降而上逆,逆传心包而扰乱神明,致神难守舍而亡。湿热之邪除上述病机外,湿邪侮肝,肝气不升,致脾升清无权,而津液不化,致阴精匮乏,形成肝营养不良,贫血,发黄等‘‘包涵体肝炎’’的临床特征。 其五,对通过抗体治疗后形成后遗症的病例表现来看,多表现为阴虚或气阴两虚之相,则是对这一观点的补充。 5,防与治 目前,运用腺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抗体或血清注射(或饮水)进行治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但应该承认,她却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因为在临床防治的实践中,其临床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性。 有人说,造成这种不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来自生产厂商产品质量的原因,这种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不如说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引起疾病的病原体毒株有着较大的差异所致。很简单的例子,15年秋冬季应用效果很好的抗体,在16年五月份以前效果却受到了质疑,16年10月份以前疗效好的抗体最近又受到了质疑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况且抗体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病原体的杀灭与控制上,对已经造成的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的修复上却是无效的,即治标不治本,要完成这一工作,必须靠机体自身的修复之上。因而疾病的康复与否,机体的状态起着关键的作用。 纯中药对此病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因为它既能对其标证进行快速控制达到降低或制止死亡的目的;又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可很大程度上缩短治疗的时间,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前提是,必须做出准确地诊断与合理的药物选择。笔者在实践中,对肉鸡的湿热型,蛋鸡的风湿型及燥热型的‘‘心包积液综合症’’的治疗,在3一4天内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但是,如果误诊误治,则是无效而反有害的。 疾病的发生,有病原体对机体的损伤,这是铁定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因而做的疫苗注射,进行防疫,以防止疾病向深的方向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环境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因为它既是病原体变异的自然条件,又是影响机体健康的主要条件。中医上说是‘‘疫疠之气’’‘‘毒气’’。但是引起这个疾病流行的疫疠之气是什么,对机体会造成什么样的损伤,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对症地预防,确实达到‘‘治未病’’的效果。要不这样,对完全的控制此病的流行只能是天方夜谭。(作者:孙跃勇)
点击上图 了解详情
免费咨询
------------------------------
点阅读原文,联盟商城,惊喜不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