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高血压治疗,联合用药两种还是三种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6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成以上脑梗病人、9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指南分别定义了四种状态下的高血压: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动态血压监测中,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80mmHg;白天≥/85mmHg;夜间≥/70mmHg;
3.家庭血压监测中≥/85mmHg;
4.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即使血压低于/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同时,患者若满足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在高血压分级方面,依旧延续了3级标准,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在/90mmHg基础上,收缩压/舒张压每增加9mmHg就增加1级。
新指南指导下,如何有效治疗高血压?
一、目标值是多少?
考虑到了年龄、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新指南对降压治疗的设置了相应的阈值和目标范围,见下表:
二、如何有效开展治疗?
在治疗方面,新指南在强调了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出重视早期血压达标、优选联合治疗的核心理念,特别是高血压二级及以上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很难达到健康目标值,因此推荐这类高血压患者选择两种或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为什么呢?
因为降压药物都具有以下特点、规律:
1.降压幅度和治疗前血压密切相关;
2.任何一种降压药物在正常治疗量内降压幅度有限,一般只能使收缩压下降20mmHg以内、舒张压下降10mmHg以内;虽然药物一般呈现剂量疗效关系,但超剂量使用降压药物,只会使不良反应增加且不能达到降压效果。
3.两类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降压总效果是该两类药物效果之和(1+1≈2);
4.同类降压药物剂量加倍效果只增加20%(1+1≈1.2);
5.对靶器官的保护强调要足剂量并达到预期目标值;
6.两药联用比大剂量单药的保护作用强,副作用小。
所以,联合用药十分重要,这样副作用小,疗效好。如果高血压使用一种药,血压控制不达标,应加品种不加量,一味的加量,疗效未必增加多少,副作用却明显增加;除非早期高血压单一用药之外,一般提倡2–3种降压药联合使用。
三、如何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1、血压超过/90mmHg,具有多种高危因素患者,也可考虑初始联合降压药物治疗。
2、高血压2级:血压≥/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使用2种不同机制降压药物。
3、高血压3级:血压≥/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40/20mmHg的高危患者,治疗初始即可能需要使用3种不同机制降压药物.如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4种以上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建议联合用药的同时也肯定了单片复方制剂(SPC)的疗效。两药联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血压、维持血压稳定、提高患者依从性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SPC剂量多样化、配伍种类多,可以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高血压指南药物治疗更新要点。
2、ESC/ESH高血压指南解读:如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