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肿瘤的常规药物治疗
肿瘤的常规药物治疗
肿瘤的化学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虽然药物治疗癌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但是以细胞毒类药物为代表的现代肿瘤内科治疗却到20世纪40年代才真正开始。年Gilmen和Philips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全世界第一个用氮芥治疗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惊人的疗效,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年的《Science》杂志上,使人类相信化学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癌症,标志着近代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开始。年Farb町等开发了叶酸类似物甲氨蝶岭,并成功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这是药物治愈癌症的第一个范例。年Elion和Hitchings发现了6-硫嘌呤的抗癌作用,并因此获得了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年Arnold和Duschins均分别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这两种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至今仍然是治疗很多肿瘤的基本和核心药物。20世纪70年代初,顺铂和多柔比星的问世使得一部分血液系统和实体肿瘤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了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滋养叶细胞肿瘤和儿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治愈率的大幅度提高,改变了传统上人们对药物治疗肿瘤的看法,认识到化学药物已经可以根治肿瘤,而不仅仅是一种姑息治疗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肿瘤的内科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于紫杉醇、多西他赛、拓扑替康、伊立替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铀等抗肿瘤新药进入临床,突破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结直肠癌既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瓶颈,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与此同时,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等药物的问世,使恶心、呕吐和粒细胞减少等化疗的毒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幅度提高了化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遗传学等领域的发展,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包括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扩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过表达、肿瘤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等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针对不同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用于肿瘤治疗。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使肿瘤的内科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更使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靶向治疗进人临床的时间还较短暂,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首先,大多数肿瘤的发生机制复杂,其调控系统是一个复合的、多因素交叉的复杂网络,仅仅应用针对一两个靶点的药物很难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多数分子靶向药物的有效率也仅为10%左右。另外,肿瘤在发生、发展的初期可能源于单一基因突变,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可能发生新的基因突变并出现耐药。另外,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存在巨大风险。除去临床前筛选的大量失败,10个进人临床试验的药物中大约只有1个能最终获得成功。
靶向治疗推动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也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相当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不敏感,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这就要求人们在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揭示药物确切作用机制的同时,迅速地把这些已经发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让那些真正能够获益的患者接受治疗,不合适的患者接受其他治疗,提高整体治疗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转化性研究和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是必需的支撑和保障。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相同,分子靶向药物同样存在耐药,需要不断研究克服继发耐药的策略。
与传统细胞毒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明显减少,表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仍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EGFR酷氨酸激酶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都有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报道。其他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如高血压、静脉血栓、心脑血管病变、心脏电生理改变和电解质紊乱等。因为靶向治疗的历史不长,对其他尚未发现的潜在和长期毒性的了解甚少,但随着疗效的改善,患者生存的时间的延长,对长期毒性的研究也势在必行。
肿瘤常规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肿瘤常规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表现在疗效与毒性两个方面。回顾内科肿瘤学的发展历程,在内科可治愈的肿瘤中,大部分在数十年前地位就已确立;而在常见肿瘤的根治’性治疗中,抗肿瘤常规药物治疗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处于从属地位。在毒性方面,以化疗为代表的内科治疗可能引起短期的不适或功能障碍,也可能造成远期不良后果,如第二肿瘤发生、生殖毒’性等;无论是近期毒性还是远期毒’性,严重时都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并且治疗相关死亡率往往高于普通内科。尽管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来说,如果听任肿瘤进展或复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往往更为严重,但抗肿瘤常规药物治疗本身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会削弱生存期延长的意义;对于根治性治疗,由于内科辅助治疗仅有部分患者受益,毒性会减弱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收益/风险比;对于可治愈的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可能是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
随着肿瘤常规药物治疗技术的进步,其局限性也在不断得到克服。新的抗肿瘤药物不仅延长了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期,也改变着根治性治疗的格局。常见肿瘤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同步放化疗的地位日益明确,高剂量化疗、剂量密集化疗、持续静脉滴注疗法的疗效提高已经得到证实。长期的经验积累己使我们找到了一些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的方法,辅助用药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有利于化疗发挥更好的疗效。肿瘤内科是全身治疗,治疗技术的进展取决于对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相关研究的突破,靶向治疗拓展了肿瘤内科的治疗领域,并且缓解了提高疗效与减少毒性之间的矛盾。肿瘤的内科治疗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尽可能地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谢氏药摩法
百年医学传承创新
长按识别左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zl/1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