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为转子间骨折,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损伤。股骨转子间骨折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发生概率呈上升趋势。

二、股骨转子周围解剖: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

合并症多:常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并发症多:长期卧床致下肢血栓、肺炎、肺栓塞等,病死率达15%~20%。

四、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大转子区压痛明显。

五、治疗方式:

1.首选手术治疗。

2.保守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后有无可能下地行走可以归为两类方法。①对于根本无法行走的患者无须牵引或短期皮牵引。止痛对症治疗。积极护理防止皮肤压疮,鼓励尽早坐起。

②对于有希望下地行走的患者,骨牵引8-12周。力求骨折复位。定期拍X光片,对复位和牵引重量酌情进行调整。去除牵引后尽快嘱咐患者功能练习及部分负重。骨折愈合满意后可行完全负重。

3.手术方法:

外固定架:对于高龄、全身状况较差的病人可以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其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死亡率低,缺点是不易护理、易出现针道感染、不适于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

六、术前牵引的护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入院后一般均先作患肢牵引。它可以起到限制活动、减少疼痛、复位及防止骨折再损伤等作用。有些老年患者往往不理解不配合,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告诉患者牵引的重要性。

同时,医务人员在巡视时要注意牵引的体位和重量,并随时纠正不良的体位。皮牵引时要定时检查牵引的患肢,防止压伤或有水泡形成;有骨牵引时要定时消毒钉道,以防感染。

定时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防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避免褥疮的发生。

七、术后患肢的护理:

术后多采取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30°中立位。术后当天晚上,在患肢下方垫入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以减轻疼痛。随时观察患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及时了解肢体肿胀情况,警惕深静脉栓塞。

八、饮食调护:

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慢,加上剧烈疼痛,往往严重影响食欲。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白癜风治疗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y/94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