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一、极泉穴

在腋下,俗称“胳肢窝”,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作用:宽胸理气,通经活络。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方法: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作用: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清热解暑等功效。奇穴二、肘窝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奇穴三、膝窝(委中穴)

膝窝又称腘窝,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在窝的中心点上,屈膝时比较明显,星菱形。腘窝内充满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这里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两侧腘窝处。作用:经常拍打膪窝有行气活血、散淤祛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的功效。1、如用于一般保健可反复拍打—次:2、用于预防中暑,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3、用于缓解腘窝痉挛疼痛以及消除身心疲劳等.可反复拍打数百次,以自己能忍受为度。奇穴四、腰骶窝

腰骶窝即人体腰骶部形成的“窝”,肥胖者以及孕妇此“窝”更加明显。腰骶窝是人体最“忍辱负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多拍一拍,大有裨益。

方法:取屈肘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纵向或横向连续拍打腰骶部。反复3—5遍。尤其是骶骨两侧,用力可稍重。操作时,拍打要有节奏,力量由轻而重。

作用:此法有通调气血、促进循环、疏松筋肉、清热消暑、消除疲劳等功效。奇穴五、肚脐窝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肚脐窝-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式深吸气后进行,拍打之力由轻而重,身体健康者还可适当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作用: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奇穴六、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穴位置: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奇穴七、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功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奇穴八、承山穴

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

2:便秘、脱肛、痔疮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奇穴九、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痰湿与丰隆穴

中医讲的痰湿,是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湿排不出去。《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成因:首先是脾胃虚弱,背后有肾肝的连带关系,还有饮食习惯。

养生方法:住处不宜阴冷潮湿,阴雨天避开湿邪;多运动,晒太阳;少食肥甘厚味和饮料酒类,每餐不宜过饱。   

食疗可以健脾祛湿:芡实莲子苡仁汤。

穴位按摩: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减肥与丰隆穴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用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0.5分钟-1分钟。   

功效:消食导滞,消脂。   

每天早晚坚持做1遍,要持之以恒。同时配合做收腹~肛运动20-30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应有节制,少食肥腻油炸食品。

搓揉丰隆穴,消除胃胀症

长时间以来感觉胃胀,长嗝,食欲不佳,一般情况下不吃早餐,特别是饭后总感觉胃部不适。

采用揉、搓丰隆穴可以就消除了胃胀感,而且对早餐还有了较强的食欲。

方法: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三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十分钟,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即只能是由丰隆穴向上,而不能是由丰隆穴向下然后由下到上这样的来回搓)十分钟即可。

原因:胃胀,打嗝,食欲不佳实为胃部功能失调、消化力低下所致。而丰隆穴具有很好的治疗慢性胃肠病、调理胃脏的功能。以上资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千年养生古法《易筋经》让您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推荐产品

本草温灸膏

“小太阳随身灸”适应症状及灸贴穴位

一:痛症:

适用症状:

肌肉酸累、疲劳疼痛、风湿骨痛、颈、肩、腰腿疼痛、关节炎、扭伤挫伤,

灸贴穴位:

阿是穴(疼痛点)

二:肾虚:

适用症状:

疲劳倦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冰凉、失眠多梦、夜尿频多、性欲下降等。

灸贴穴位:

涌泉穴、命门穴

三:脾虚:

适用症状:

胃寒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溏拉稀、面黄消瘦、手足不温等。

灸贴穴位:

中脘穴、神阙、足三穴。

四:妇科:

适用症状:

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性冷淡者、

灸贴穴位:

关元、三阴交

五:乳腺增生

适用症状:

经期乳胀乳痛、烦躁易怒、乳腺硬块结节。

灸贴穴位:

足背乳腺反射区、天宗穴

建议疗程:

每个穴位贴1贴,每贴使用6-8小时;

问题严重者(症状多、时间长):调理期:1天一贴,连贴10天;巩固期:3天一贴,连贴一个月;保健期:3—5天一贴,长期保健

问题轻微者(症状少、时间短):

居家灸疗——3天1贴,连贴三个月

注意事项:

1、皮肤破溃处、术后伤口处及红肿热痛处禁用。

2、经期,孕期,糖尿病患者慎用。

3、使用时应多留意贴处的反应,如感过热请及时取下,以免烫伤。

4、少数人用后如起泡,消毒后针挑破,放出积液,涂紫药水即可自愈,愈后可继续贴灸。

5、瘀血损伤,请在24小时后使用,可快速消肿止痛。

6、使用时,请多喝温开水,促进体液代谢,加速机能康复。

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给更多需要美丽、健康的朋友,让我们能帮助到更多人。感恩生活中有您的支持,人生因为有您更精采!







































鐧界櫆椋庡墠鍏?
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y/23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