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亦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各年龄段都有发生。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包括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亨特氏综合症)两种。引起的原因:①感染性病变,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⑧代谢障碍,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除了正常的面部活动受限外,还影响外貌表情,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极大压力。

  在随师门诊中,一例面瘫病人四年前患过一次,经过平衡针一周三次治疗,症状消失,管了四年。今年又犯了,在当地治疗两周未见好转,故前来继续找王教授治疗。现将王文远教授接诊疑难病面瘫病人的程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初诊时间:年10月29日上午。

  1.2.就诊地点: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1.3.一般资料:马某,职员,女性,35岁,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右侧面肌麻痹,眼裂扩大,口角下垂,夹食。4年前曾患面瘫,经王文远教授平衡针干预7天痊愈,此次复发,将近半个月,遂求治于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

  1.4.就诊当天目视:患者右侧眼睑下垂,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精神不振。

  1.5.患者自述:4年前曾经得过面瘫,经王文远教授平衡针干预,7天就完全治愈,无后遗症。本次发病较上次严重,影响面部活动,吃饭夹食。经其他治疗半个月疗效不显著,从通州家里专程前来求治。

  1.6.病史分析:王文远教授给病人解释:“面瘫发病一般先轻后重,经过3天水肿到位,1-3个月缓解,90%可以痊愈。但是在局部针刺会加重病情,延长病人修复时间。在面瘫的人中有10%的病人就是经过治疗还会留下后遗症,病因不明。

  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难治性面瘫和面瘫后遗症中,20%与莱姆型面瘫有关。莱姆氏病是经由蜱虫叮咬传播,面瘫是由于螺旋体感染人体神经系统引起的。”“间隔性发作是莱姆氏症型面瘫的一个特征,因为体内感染的螺旋体并没有消失,还在持续损害神经系统。建议复查莱姆螺旋体,以明确诊断。“平衡针的干预,通过给予外周神经特定靶点良性信号刺激,经大脑靶轴整合,调动人体自我修复机制,修复受损神经恢复功能,治愈疾病。”“莱姆氏症型面瘫需要坚持平衡针干预,是可以治愈的。”

  这位病人考虑患的就是此病,理由第一是她家位于通州区,从小在农村长大,通州区就是莱姆病的散发区域;第二规律性的四年不明原因的发作,可能下一个四年还会发生。二十年前,治疗过房山区的一名中学生,4岁、8岁、12岁、16岁分别发作4次,最后通过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查,诊断感染莱姆病。

  1.7.诊断:

  1.7.1.经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痹。

  1.8.干预:

  1.8.1.主穴:面瘫穴

  1.8.2.辅助穴位:头痛穴、第二明目穴。

  1.9.效果:

  1.9.1.1次治疗,当即面部瘫痪症状改善,静止状态的口眼歪斜的现象基本消失。病人感叹疗效立竿见影。

  1.9.2.患者心理上松了一口气,感到极大安慰。

  1.10.建议:

  1.10.1.心理调整,心态放松。

  1.10.2.避免受凉。

  1.10.3.尽量不使用手机电话,减少对面部神经的干扰。

  1.10.4.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

  1.10.5.医院排除莱姆病。

  2.尾语:

  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神经、关节和心脏等多脏器、多系统受损。莱姆氏症的发现比较晚,直到年代才被正式确认、命名,我国第一例莱姆氏症的报道在年。临床上对此病的了解和专业检测的地点较少,容易漏诊。

  人被携带有伯氏疏螺旋体的蜱叮咬,螺旋体随蜱的唾液进入人体,经3-30天,螺旋体在皮肤中由原发性浸润灶向外周迁移,并在淋巴组织中播散,或经血液蔓延到各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关节、心脏和肝脾等)或其他部位皮肤。

  2.1在临床上判断莱姆氏症的典型特征是:

  ①曾经在自然疫源地生活;

  ②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或丘疹,随后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改变;

  ③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2.2莱姆氏症的病程分为3期:

I期:局部皮肤损害期,莱姆病皮损的显著特征是慢性游走性红斑,一般在3~4周内消退,多数患者伴有疲劳、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等。

  II期:播散感染期,发病2~4周后,即可出现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包括:头痛、呕吐、眼球痛、颈强直、脑炎症状、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III期:持续感染期,病后2个月或病后数年,特点为关节损害,通常大关节受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多数是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在每次发作时可伴随体温升高和中毒症状等。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也是莱姆病晚期的主要表现。

  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治疗莱姆氏症的医学专家。平衡针作为根治莱姆氏症的有效干预方式,早在年就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王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示:莱姆氏症的自然疫源区在我国分布很广,隐性感染的患者数量远比确诊的多。部分患者莱姆氏症1、2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临床漏诊率高,凡是反复难治性神经系统症状,发病前有皮疹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进行莱姆氏症鉴别。儿童因为表达不清,容易被忽视,需要加以重视。

(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刘寒玉整理)

平衡针灸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y/111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