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飞机的“心脏”

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是整架飞机的动力中枢。如何确保飞机“心脏”强壮有力?之前我们有提到过两种方法:1.勤洗澡;2.勤保养。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飞机“心脏”,了解它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处方”~

“心电”监控,小病早预防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功能会逐渐减弱,飞机也一样,发动机空中停车次数就是衡量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做好发动机日常“心电”监控,从“小病”入手进行预防,就成为飞机“心脏”养护的有效手段。

在科技手段不发达的时代,发动机的“心电”监控都是靠机组的机械师,他们手工记录下的重要参数,成为维修工程师对发动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现在飞机拥有一套强大的飞行数据采集组件,时刻记录着发动机的各项数据,就像背着一台“心电监控仪”实现自动记录详细参数。有些功能更强大的采集组件,还能实时将所需数据及时发回地面,实现发动机的实时监护。

发动机工程师,作为飞机“医生”,他们的工作价值,就体现在预防飞机患上“心脏病”。安全、措施、成本、效益,无论哪一项都事关“保健”成效,都需要他们反复权衡、仔细考量。

“造影”诊疗,“孔探”开处方

 虽然,发动机日常“心电”监控能够预防飞机患“心梗”,但日常“小毛小病”还是不可避免。而正是这些小毛病,才能让飞机“医生”始终保持警觉。

如果发动机内部发生问题,发动机工程师会像对心脏进行检查确诊一样,为发动机做“造影”——航空术语叫“孔探”。

由于发动机的机匣无法打开,只在机匣下部留有一排小孔。在需要为发动机做检查时,他们可以将小孔上的堵头拆下,将小指头粗细的内窥镜伸入小孔,通过内窥镜观察机匣内发动机的叶片情况。内窥镜除了探查功能外,还可以录像、拍照、测长度、测深度,发动机每一次检查的录像都要复检并留存。

发动机的“造影”检查分定期和不定期。一般一架飞机从引进开始就会定期做“造影”检查,但是如果发动机遭受了鸟击、外来物损伤、遭遇沙尘暴等意外损害时,就由发动机工程师给探伤部门下工作指令单,进行非例行孔探检查发动机损伤情况,从而制定准确的排故方案。

打造强有力的飞机“护卫队”

勤洗澡、勤保养、早预防、开处方,飞机的安全少不了机务工程师对飞机“心脏”的精心养护。更少不了一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飞机护卫队。为此,友和道通航空推行“机务大讲堂”排故总结办法,将各种故障,疑难问题,分门别类记录在案,汇总成书。同时,在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方面,设置公开意见箱,集思广益,不断拓宽和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各科室部门之间的配合,打造一支紧密结合而又脉络清晰的飞机“护卫队”。









































复方蜂胶酊
白癜风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92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