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预防 >>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水肿解析
文李英杰
水肿,是临床医疗中的重要症状与体征,不可轻视。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有糖尿病肾病导致水肿,以及使用胰岛素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出现药源性水肿。近期有多位学员询问关于水肿的问题,集中统一详述之。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医学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地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吸收入血管中,两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液体积聚。
保持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
③组织间隙机械压力(组织压);
④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当维持体液平衡的因素发生障碍出现组织间液的生成大于回吸收时,则可产生水肿。产生水肿的机制主要有:
1.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
(2)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
(3)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降低;
(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2.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①肾小球滤膜通透性降低;②球-管平衡失调;③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④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
(2)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强:①醛固酮分泌增加;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3.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多产生局部性水肿。
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
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前者决定水肿程度,后者决定水肿部位。水肿程度可由于心力衰竭程度而有所不同,可自轻度的踝部水肿以至严重的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下垂部流体静水压较高)。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部,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为明显。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此外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
(2)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水钠潴留是肾性水肿的基本机制。
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业内资讯,请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