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但临床使用中却频频发生中毒事件,值得注意!

一位患者,35岁,男性。以头晕,曾发生意识障碍来就诊。患者病前出现鼻塞、咽痛、症状,没有恶心呕吐及发热。到当地诊所就诊,应用中药口服治疗。

当时每付中药中处方山豆根15克。患者应用第一付中药后出现头昏加重,自觉全身无力,自以为是感冒导致的。继续口服中药治疗,症状继续加重。停药一天,头昏稍有减轻。第四天继续服用第三付中药,之后头昏症状加重,并出现意识不清,嗜睡,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呛咳,伴恶心呕吐。

医院就诊,查头颅CT考虑腔隙性脑梗死,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医院不能排除脑炎或“吉兰巴雷综合症”,转到我院。转来后查头颅磁共振,可见延髓、桥脑、小脑、基底节区、海马、颞叶皮层及小脑齿状核异常信号。

至此,考虑腰椎穿刺脑脊液的检查结果正常,且患者对称性病灶于脑炎不相符,由中毒或缺氧等可能性大。结合患者病前口服中药山豆根,且用量远远大于安全用量,并且患者在服用中药后症状加重,二者之间有索时关系。因此考虑属于山豆根中毒。

山豆根中毒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大多数都是在服用中药山豆根后出现头晕和行走不稳症状,头颅磁共振多见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病变。这种轻微的病变在应用激素治疗后往往恢复较好,症状可以完全缓解。但严重的山豆根中毒可以造成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大脑皮层的对称性病变,这种病变往往会症状较重,恢复效果很差。

药典规定的山豆根常用剂量为3~9g。近年来山豆根中毒患者较多见,尤其是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者较容易发生严重病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主要含生物碱及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有槐果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包括柔枝槐酮、柔枝怀素等。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愧的根及根茎。该品种存在全国性的同名异物混乱现象,这也是中毒容易发生的原因之一。

曾经在北京、天津等地发生过饮用自配的含山豆根的方剂以预防感冒,结果造成数起百余人中毒事件,其中死亡4例。

山豆根中毒量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引起中毒,少数病人服用6g亦可出现毒性反应。

山豆根中毒反应多在服药后5分钟至半小时内出现,亦有几小时后出现的。另外,煎煮时间延长,则毒性显著增加,可能与所含神经毒成份有关。

山豆根的毒性作用在各系统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初期呈兴奋,继以麻痹的作用,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疲乏无力、嗜睡、微恶寒(毛孔粟粒),或口吐白沫,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视物不明,个别出现急性视神经炎或眼球震颤。语言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大汗淋漓、深浅感觉障碍、意识不清,全身肌肉颤动、抽搐、掠厥、昏迷、终至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据报道,有因牙痛、肝炎服用含山豆根煎剂后出现肝昏迷者。

(2)消化系统:山豆根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并对胃肠遭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腹痛、腹泻等。

(3)心血管系统:轻者一般不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中毒时可引起心慌、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4)呼吸系统:苦参碱能麻痹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引起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发绀。检查双肺可闻及大量水泡音,口鼻腔有血性泡沫溢出。据报道严重中毒可发生肺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少数病人尚可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对轻、中度中毒者肌内注射山莨菪碱,用5~10mg,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ml加维生素Bmg和维生素Cmg。对于急性重症患者应考虑以下治疗:

①洗胃导泻,可用1:的高锰酸钾液洗胃,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但服药超过4小时则因药药已吸收,效果较差。

②用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和山莨菪碱或阿托品静脉滴注,或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水松。剧烈呕吐致脱水者加用10%氯化钾20ml,5%碳酸氢钠ml。

③镇静:苯巴妥钠、安定或异丙嗪肌内注射。

④应用小剂量阿托品分次注射,以缓解胃肠道痉挛、肺水肿。

⑤昏迷时应用促进苏醒药物如氯酯醒、胞二磷胆碱。对合并血压下降、肺水肿及呼吸衰竭者,应输氧,并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各1支交替肌内注射,并定时注射阿托品(至血压恢复正常为止)。

⑥少尿或无尿者,应在50%葡萄糖液中加呋塞米静脉注射。

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如果仅仅是出现头晕、行走不稳症状,头颅磁共振出现小脑齿状核病变的,应该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多数疗效较好。对出现颅内广泛病变的患者,也应该早期开始使用激素治疗。但此类患者往往效果较差。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61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