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积液为缓慢积聚过程,也可产生慢性心脏压塞征,表现为静脉压显着升高,颈静脉怒张和吸气时颈静脉扩张,称kussmaul征,常伴有肝大、腹水和下肢水肿

①心脏体征: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界消失心音轻而远,心率快少数人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听到舒张早期额外音(心包叩击音),此音在第二心音后0.1~0.13s,高调呈拍击样,是由于心室舒张时受心包积液的限制,血液突然终止形成旋涡和冲击心室壁产生震动所致

1.急性心包炎临床症状

③心脏压塞征象:大量心包积液或积液迅速积聚,即使积液仅150~200ml,引起心包内压力超过20~30mmhg时即可产生急性心包压塞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排量下降、发绀、呼吸困难、收缩压下降甚至休克由于动脉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变化不大而表现脉搏细弱、脉压减小,出现奇脉后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胸廓内的血流随呼吸运动而有明显改变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腔内产生负压,体静脉回流增加,胸腔内血管容量增多,右心排血量增加,肺静脉血流及左心室充盈减少,致使动脉血压下降,但下降幅度10mmhg时而出现奇脉

②左肺受压迫征象: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向左后移位,压迫左肺,引起左肺下叶不张,在左肩胛下角区出现肺实变表现,称之为ewart征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心包炎心包渗液时最突出的症状,主要是为避免心包和胸膜疼痛而产生呼吸变浅变速呼吸困难也可因发热、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腔压塞、邻近支气管、肺组织受压而加重,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胸闷、大汗淋漓等患者常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这样,可使心包积液向下、向前移位以减轻其对心脏及邻近脏器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心包摩擦音的特点是瞬息可变的,通常使用隔膜性胸件在胸骨左缘3~4肋间、胸骨下段和剑突附近易听到其强度受呼吸和体位影响,深吸气或前倾坐位摩擦音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数周不等当心包内出现渗液,将两层心包完全分开时,心包摩擦音消失;如两层心包有部分粘连,虽有心包积液,有时仍可闻及摩擦音心包摩擦音易与胸膜摩擦音或听诊器使用过程中胸件未压紧皮肤所产生的嘎吱音所混淆;单相心包摩擦音需与三尖瓣或二尖瓣反流性收缩期杂音鉴别

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急性心包炎的定义是由心包脏层和壁层急性炎症引起的综合征临床特征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和一系列异常心电图变化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具有隐袭性,极易漏诊急性心包炎的病因较多,可来自心包本身疾病,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结核性、非特异性、肿瘤性者为多见,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等病变易累及心包引起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急性心包炎的相关常识有所了解,同时希望以上提供的信息对急性心包炎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心包摩擦音:为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特异性体征,是由于炎症而变得粗糙的壁层与脏层心包在心脏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似皮革摩擦呈搔刮样、粗糙的高频声音,往往盖过心音且有较心音更贴近耳朵的感觉心包摩擦音传统的描述是有与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早期血液充盈相一致的三个组成部分三相心包摩擦音最为常见,约占半数以上,与心室收缩和舒张有关的来回样二相摩擦音次之,而单相的收缩期心包摩擦音则多在心包炎的发生期或消退期易被听到

(2)心包积液:症状的出现与积液的量和速度有关,而与积液性质无关当心包积液达200~300ml以上或积液迅速积聚时出现下列体征:

(3)全身症状:可伴有潜在的全身疾病如结核、肿瘤、尿毒症所致的咳嗽、咳痰、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2.急性心包炎临床体征

(1)胸痛:是急性心包炎最主要的主诉,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感染性心包炎炎症变化的纤维蛋白渗出阶段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是易变的,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部和背部,呈锐痛,偶可位于上腹部,类似“急腹症”;或与心肌梗死缺血性疼痛相似,呈钝痛或压榨性痛并放射至左上肢;或随每次心脏跳动而发生刺痛疼痛可因心包和胸膜炎症受累两个因素引起,也可能与心包腔积液时心包牵张因素有关疼痛多在卧位、咳嗽、深吸气时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1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