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BrainNatriurticPptid,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NatriurticPptid)、脑利钠肽,因首先是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BNP利钠肽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增加尿钠排出量和尿量,扩张血管,抗细胞增殖,对抗内皮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BNP是一个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含一个1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是由心脏分泌的短肽激素。在心肌细胞合成的个氨基酸的Pr-pro-BNP,在进入血循环后降解产生含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proBNP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和一个无活性的76个氨基酸片段NT-proBNP。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rminalproBtypnatriurticpptid,NT-proBNP)是目前最重要的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但是BNP在外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短于NT-proBNP,在外周血中的浓度也比NT-proBNP低。刺激BNP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心肌张力的增加,但神经体液因素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等可能也起一定作用。BNP的合成、分泌释放调节主要在基因表达水平。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测BNP?1临床诊断 BNP诊断心力衰竭敏感且特异,如果BNPpg/mL,心衰的可能性极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如果BNP>pg/mL,心衰的可能性极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可以导致利钠肽的释放。但是BNP或NT-proBNP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以诊断心肌缺血,无症状的左心功能不全、肺栓塞等也可导致其升高。2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BNP和(或)NT-proBNP可预测心衰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对心衰诊断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T-proBNP0pg/mL提示心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0pg/mL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动态监测BNP或NT-proBNP可作为心衰疗效评估的辅助手段,BNP和(或)NT-proBNP水平降幅≥30%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心衰患者住院期间BNP和(或)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或居高不降,或降幅<30%,均预示再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BNP或NT-proBNP是心力衰竭发展或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BNP也可以协助判断胸痛患者的预后,BNP或NT-proBNP升高与肺栓塞(PE)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和死亡相关,在检测右室功能方面BNP比NT-proBNP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诊断临界值BNP<pg/mL,NT-proBNPpg/mL为排除急性心衰的临界值;诊断急性心衰时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NT-proBNP浓度>pg/mL,50岁以上血浆浓度>pg/mL,75岁以上应pg/m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应>pg/mL。见表1。BNP和NT-proBNP在不同的测定时间,就诊即刻、症状发作24h内或2-5天后测定均有预测价值,其浓度随着时间而改变,其评估及预测价值与采血测定时间有关,连续监测能提供更多信息。临床应用BNP和NT-proBNP升高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病变(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肌浸润性病变等);心脏瓣膜病变;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或房扑);心包疾病(心包积液或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先心病。BNP和NT-proBNP升高也见于一些非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贫血、败血症、烧伤、卒中、肾功能异常和休克等。需结合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作出综合性评价。来源:《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年9月第25卷第9期,,Vol24,No9
(来源:医院检验科)
明德生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产品简介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
:血清型、血浆型、全血型
:2人份/盒,20人份/盒,40人份/盒,50人份/盒
:鄂械注准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是应用免疫层析技术,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判读,建立的快速、特异、简便的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全血中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含量,主要用于临床医生对心衰的辅助诊断。
更多精彩: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NT-proBNP(N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心脏功能的国际专家共识概要
脑钠肽(BNP)检测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1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