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脉汤

《伤寒论》。

炙甘草12g,生姜、桂枝各9g,生地黄30g,人参、阿胶各6g,麦冬、火麻仁各10g,大枣5-10枚。

留下阿胶,其余各药,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人清酒10ml。另将阿胶略加开水炖化,分3次入药汁搅匀服。1剂煎服3次,1天内服完。

本方证为气血亏损,心血失养,心气不振,不能正常推动血行所致。炙甘草汤在《伤寒论》用治“脉结代,心动悸”之证。结代脉的临床表现,如《濒湖脉学》所言“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心烦不眠,舌光少津,亦由阴血不足形成。虚劳干咳,痰中带血,自汗盗汗,咽干舌燥等,皆是阴液不足,肺失润养,内燥伤及肺络,或阴虚生热,内蒸迫汗外泄而引起。治宜益气滋阴,补血复脉。方中炙甘

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使气旺血生,以复脉之本,为主药;人参、大枣甘温入脾,可配合主药补中健脾,化生气血,为辅药;生地黄、阿胶、麦冬、火麻仁养心营而滋心血,并可充其脉,为佐药;配入桂枝、生姜,既调营卫又和诸药,煎以清酒,行药势而能血脉,助心气推动血行,共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

炙甘草的特征是:补阳与滋阴配合,在功能性质上,可化阴滞而为阳和,方中虽用寒润滋补之品,实为甘温滋阴之法。服用本方后,可使气血充足,心气振复。脉之结代者,自能恢复正常,故名“复脉汤”。脉象结代,多为风湿性心脏病见症。何谓风者,肝主风也;何谓湿者,脾主湿也。风湿为患,即肝脾功能失调,本方以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补中健脾胜其湿;以生地黄、桂枝、阿胶,养血补肝祛其风。至于为何又名“炙甘草汤”,属以炙甘草为主,且用量较重而得名。

另外,方中清酒辛热,可行药势,疏通经脉。同时,方中生地黄用量较重,又以酒煎者,则其养血复脉之力更著,故前人有“地黄得酒良”的说法。在《肘后》《千金》诸方书里,凡地黄与酒同用的方剂,大都具有良好的活血止血作用,这在临床应用时,很值得医生

引起注意。

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1.气虚血弱。心动悸,体羸气短,少津,脉现结或代。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痰不多,痰中带有血丝,形瘦气短,虚烦眠差,自汗或盗汗,虚里跳动,咽干舌燥,大便结,或虚热时发,脉虚数。

炙甘草汤为治疗气虚血少,心动则悸,脉结代的常用方之一。临床应用时,若见大便溏,可去火麻仁,以免引起滑肠;若心悸甚者,可加龙齿、朱砂(研为细末冲服)、唬拍以镇心安神;若见心脏病脉律不整者,可加仙鹤草、龙眼肉;若心气不足者,可加重人参用量;若偏于阴血虚损者,方中火麻仁,可改用柏子仁、酸枣仁。

1.痰食阻滞,瘀血凝结,水气凌心等所致的结脉及心动悸,非本方所宜。

2.阴虚内热者忌用。

现代应用

1.心肌梗死

炙甘草、生地黄各30g,桂枝10g,阿胶20g,火麻仁、麦冬、赤芍、红花、黄茂、黄精、党参各25g,生姜3片,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发作伊始,大汗淋漓用西洋参20g,炙甘草30g,水煎ml,少量频服。对症处理。用药8周,结果:23例中,痊愈6例,显效11例,好转、无效各3例[陈晓来.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心肌梗死23例。

2.复发性口疮

炙甘草12g,人参、生姜各3g,桂枝、麦冬、阿胶、火麻仁各9g,生地黄、龙骨、牡砺各15g;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不用其他药。结果: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46例,显效((5天内溃疡消失或2mm,复发迟缓1年)38例,好转7例,较差1例。

3.白细胞减少症

炙甘草、炮穿山甲(代)、菟丝子、阿胶(烊)各10g,大枣、生地黄、火麻仁、鸡血藤、苦参各15g,麦冬、黄芪各20g。每日1剂,水煎餐前服;3周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结果:用炙甘草汤化裁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1例,显效(白细胞正常)1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请长按识别







































白癜风规范治疗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ys/107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