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居然高过了CK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是心血管临床最常应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K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并由此组合成三种同工酶,即CK-MM、CK-BB与CK-MB。其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因而,若血液中CK-MB明显升高,应首先考虑由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所致。

理论上讲,CK=CK-MM+CK-BB+CK-MB,因此CK-MB不可能高于CK的检测值。然而,请见以下化验单,也许有医生遇到过这种怪现象,即CK-MB明显高于CK检测值:

这怎么可能?这种情况有何临床含义?又该应如何向患者解释?好吧,为弄清这个问题,需要了解CK与CK-MB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原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肌酸激酶(CK)以及CK-MB检测原理:

    

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

(试剂检测也是根据该原理去检测CK的总活力;在pH中性条件下,以ATP生成为主,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能。)

      

磷酸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包括CK-MM(骨骼肌)、CK-MB(心肌)、CK-BB(脑组织)。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CK-MM占较大比例:95%--97%(最常见的就是外伤病人由于肌肉损伤而导致CK升高),少量CK-MB,占CK总活力少于5%,绝对值不超过25U/L。CK-BB含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健康人血液中几乎不存在CK-BB,于是检测CK时可以将其忽略掉。于是:

CK≈CK-MM+CK-MB

    

第一种情况:方法原因

检测CK-MB时常用的方法是应用抗CK-MM抗体抑制M亚单位活性,这样的话就等于完全灭掉了CK-MM,同时灭掉了CK-MB中的M亚基,此时所剩下的只有CK的B亚基的活性了。将B亚基的活性乘以2,所得数值就是CK-MB的活性单位。

基于上述方法,若想获得准确的CK-MB结果,有两个必要前提:一是血液中的确没有CK-BB的存在,二是应用抗体确实完全抑制了M亚基的活性。有任何一点不符合,所测得的CK-MB结果就会比实际数值增高,甚至出现假阳性。在这些情况下,出现CK-MB高于CK检测值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种情况:由于巨CK导致的CK-MBCK

巨CK包括巨CK1和巨CK2;巨CK1是一种CK同工酶(抗原)与自身抗体的复合物,最多的是CK-BB与IgG、IGA的复合物,也有少数为CK-MM与IgG、IgA的复合物。巨CK2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又称CK-mt,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当线粒体崩解时,线粒体膜的小碎片进入血液,故CK-mt成低聚状态。当测定CK-MB时,抗体只能抑制M亚基,不能抑制CK-BB和CK-mt,也不能抑制和IgG、IgA结合的CK-MM和CK-BB,而且,因计算结果乘以2,更加大了误差,造成有时测定结果CK-MB超过CK。巨CK见于一些自身免疫病患者。

第三种情况:恶性肿瘤刺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充当辅酶的作用

只要CK-MB的升高不是由于溶血造成的,CK-MBCK,这样的病例95%是O型或B型血的癌症患者,原因是部分癌症病人免疫系统混乱,其中的一些免疫球蛋白充当的辅酶的作用,参与CK-MB试剂反应。

      建议

由于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如出现CK-MBCK的现象时,建议进一步应用急诊化验室开展的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CK-MB质量浓度,电化学发光方法CK-MB报告单位是ng/ml,不同于免疫抑制法的单位U/L。

上述病例免疫抑制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比较如下:

CK-MB免疫抑制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比较

检测方法

免疫抑制法

电化学发光法

检测结果

.9U/L

2.41ng/ml

参考范围

0--25U/L

男:0--4.94ng/ml

女:0--2.88ng/ml

北医院检验科刘清林、张慢等

              

各位专家、同道:

为了更好的与您交流,“东方检验科”公众平台现已开通留言功能,该功能可以直接对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wh/56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