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病因 >> 听课笔记杨汉春我国猪蓝耳病最新防控
1.繁殖障碍
表现为母猪流产,主要是妊娠晚期流产(产前7-10天),产死胎、产弱子、产木乃伊,发情障碍也跟蓝耳病有一定的关系。
2.呼吸道疾病
各个阶段的猪只感染蓝耳病后,主要发生在哺乳后期、保育猪以及生长育肥猪(80-日龄),表现为感染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喘气、咳嗽、被毛粗乱,影响生长发育,日增重下降,延迟出栏时间。
3.继发感染
临床上表现为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病等其他的细菌病的继发感染;感染后猪可能能够生长,但是一旦发生继发感染,就会造成死亡。
继发感染猪解剖表现:心包炎、胸膜炎、关节炎等。
二、目前我国流行的蓝耳病毒珠
1.高致病性毒珠
2.低致病性毒珠
3.疫苗毒珠
4.重组毒珠
5.新毒珠:类NADC30(美国)
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抗体检测25个地区,个猪场的份血清,只有3个是阴性场(种猪场),阳性率低的猪场反而生产成绩相对稳定,目前区分不了是疫苗免疫的毒株还是野毒感染的毒株。
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抗体检测24个省(市),个猪场的份血清,只有3个是阴性场,有种猪场和商品猪场。抗体阳性率,每个省份的阳性率差异比较大,但是依然区分不了疫苗毒株和野毒感染。
有不少猪场使用高致病性猪场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减毒活疫苗,虽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呈现高阳性率,但并不稳定,而一些抗体阳性率低且不使用活疫苗的猪场反而较为稳定。
发病的猪已经免疫过蓝耳病疫苗,但还是发病,对感染发病的猪测序,发现跟疫苗毒基本一致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家一定要反思!
很多猪场一旦发信蓝耳病不稳定,就盲目的免疫,让母猪没有休息的时间,长期处于疫苗毒的侵害下,母猪存在繁殖障碍,生长猪同样发病。如果猪场用上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那么这个猪场就会出现疫苗毒和野毒的共存现象,很多猪场的蓝耳病不是野毒引起的,而是疫苗毒引起的。
三、使用活疫苗,不同猪场需要具体对待
高、低致病性毒珠感染临床症状对比
高、低致病性毒株感染的临床差异
疫苗种类多,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的无序使用的危害。
2.盲目使用、长期使用、高频度免疫、母猪群普免而导致猪场出现临床发病、猪群不稳定的现象十分普病,对猪场的危害表现在:
①导致免疫母猪的流产等繁殖障碍、免疫仔猪及生长猪的呼吸道疾病,死亡(淘)率不高(低于20%)
②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升高
③PRRSV野毒和疫苗毒在猪场共存。
④许多猪场的“蓝耳病”已由“疫苗毒所致,而非野毒感染。
⑤增加PRRSV重组而产生蓝耳病的几率
从一些未进行活疫苗免疫和疫苗免疫而发病的猪场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分离病毒与高致病性PRRSV减毒活疫苗病毒高度同源,是毒力返强毒株还是回复突变毒株?是跟使用高致病性减毒活疫苗使用是密切相关的。
3.基于年蓝耳病爆发,我国高致病性PRRSV减毒活疫苗是年投放市场使用的,使用三年内,很多猪场反馈使用后出现发病迹象,杨教授亲自下猪场收集了三个案例: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猪群十分稳定,母猪产仔、哺乳、保育、育肥生产正常,但是参加XX公司举办的会议后,开始使用该公司高致病性减毒活疫苗,母猪群使用后出现流产,仔猪免疫后,30%以上仔猪发生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病例增多,病死率15%-20%。
案例二
某规模化猪场,使用高致病性减毒活疫苗,但“蓝耳病”一直不稳定,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返情;保育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15%-20%,死淘率15%左右;育肥猪有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左右。10周龄生长猪PRRSV抗体阳性率为50%-60%,而15周龄PRRSV抗体阳性率%,病毒与疫苗毒的同源性为98%。
案例三
某规模化猪场,使用高致病性减毒活疫苗一年多,但“蓝耳病”一直不稳定,表现为母猪流产,但不发烧;保育猪出现呼吸道疾病,死亡率7%-8%,生长育肥猪出现皮炎,2%-3%,有呛、咳嗽症状的猪比例高,5头左右/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急剧攀升,变异程度加快,出现了不少新的毒珠,其复杂程度表现在:
①毒珠的多样性不仅使“蓝耳病”的临床复杂性加剧,而且防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野毒珠和疫苗毒珠在猪体的共存,使我们难以区分是野毒感染还是疫苗毒感染。
③有的猪场同时又多个毒珠感染和循环,猪群极不稳定。
④重组毒珠(野毒间的重组和疫苗毒与野毒间的重组)
猪场进行疫苗免疫的时候,建议进行测序分析后再决定做哪种毒珠的疫苗,随意免疫或者更换厂家疫苗,可能会将多种毒株引入猪场,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猪场的蓝耳病是单一的毒珠,那么就容易控制,多个毒珠是难以控制的。猪场被多种毒珠感染时,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控制,让时间去净化毒珠!
4.境外美国新毒珠(类NADC30)传入
造成不少猪场感染和发病,成为近年来的流行毒珠之一,两三年时间,这种新毒珠已经成为比较占优势的流行毒珠,具体表现在:
①感染猪场一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为特征,发病母猪群的流产率可高达30%-40%左右;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一呼吸道疾病为主,猪细菌性继发感染和死淘率增高。
②该毒株可在猪场持续存在很长时间,造成种猪群和生长猪群生产成绩极不稳定。
③该毒株极易与我国毒珠重组,已分离到重组毒珠。
造成猪场“猪蓝耳病”不稳定的因素:
①猪场存在HP-PRRSV感染与传播
②猪场存在多个毒株循环与感染
③新毒珠经引种、人员、运输工具等传入猪场
④猪群中出现新的毒珠(重组毒珠、变异毒珠)
⑤高致病型减毒活疫苗的误用和不正确使用
5.防治措施
猪场内部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降低阻断PRRSV在猪场内的传播与循环
①猪场内环境的清洁消毒
②带猪消毒、猪场设施的清洗消毒
③杜绝饲养员串舍
④建立阴性公猪群
⑤灭蚊、蝇
⑥更换注射针头
⑦采用空气过滤系统
免疫管理,活疫苗的使用原则:
①适用于“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疫情发生猪场
②选择安全性好的活疫苗
③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一次免疫”
④猪群稳定后,应停止使用。
⑤经产切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ELISA抗体阳性率80%以上)
⑥阳性猪场的阴性后备母猪或引进的阴性后背母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一次
⑦阴性猪场禁止使用活疫苗
⑧阳性/稳定猪场不应使用活疫苗
⑨公猪(站)禁止使用活疫苗
“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
①不用减毒活疫苗
②强化猪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
③引进的阴性母猪/后背阴性母猪驯化: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用本场毒株感染;用生物安全性好的活疫苗进行免疫。
④闭群饲养,禁止引入阳性种猪
“猪蓝耳病”阳性/稳定猪场:
①强化猪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
②适当使用活疫苗,依据生长猪群的感染和发病阶段,提前3-4周给生长猪群一次免疫,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活疫苗的使用。
③控制感染猪群的继发性细菌疾病
④引进的阴性母猪/后备母猪驯化
提示:养猪人可以根据杨教授提供的方案,对照参考,做到不盲目,不跟风,理性选择,将“蓝耳病”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稳定我们的生产业绩,提高生猪的经济效益!
(猪场动力网记者贺娇根据杨汉春教授讲课内容整理)
猜你喜欢转季时节小猪突然倒地死亡,原因竟是它们!
母猪流产率居高不下?原来是这些疾病在捣乱!
仔猪腹泻,粪便干结……只用一招就帮你搞定!
学会这6招诱饲技巧,从此告别补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