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 急性心包炎常识 >> 五脉与五行
①脉学名词,五脏之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洪),脾脉代(缓),肺脉毛(浮),肾脉石(沉)。是谓五脏之脉。”
五行
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肾)
五脉
弦
钩(洪)
代(缓)
毛(浮)
石(沉)
五脏各有它自己的本脉: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沉弦而长、肾脉沉滑而软、脾脉在中迟而缓,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是从容而和的。
如果五脏的脉发生了不正常的情形,没有从容和缓的现象,就有性命上的忧虑:照四诊心法所云,甚至可知死期在何时。“心绝之脉,如操带钩,转豆躁疾,一曰可忧。肝绝之脉,循刃责责,新张弓弦,死在八日。脾绝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无救。肺绝为何,如风吹毛,毛羽中肤,三日而号。肾绝伊何,发如夺索,辟辟弹石,四日而作。”
五色配合五脉:在《四诊心法》中说:“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在诊断之时,色与脉应该相合,如果发现这个病人表现有青色,应是属于肝病,肝病的脉应该是弦脉;病人表现有赤色,应是属于心病,心病的脉应该是洪脉;病人表现有黄色,应是属于脾病,脾病的脉应该是缓脉;病人表现有白色,应是属于肺病,肺病的脉应该是浮脉;病人表现有黑色,应是属于肾病,肾病的脉应该是沉脉。这些都是正常的色脉表现。如果色脉不合,有会死的也有没事的:“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五色配合四时:春弦、夏洪、秋毛、冬沉。而四时的和平之脉,应该是缓而和匀的。
②即五决。
诊断学术语。决,判断。临床要结合五脏脉象的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交替等五脉常见病:
交替脉:系节律规则而出现强弱交替变化的脉搏,是由左心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心衰竭、心肌严重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奇脉:又称吸停脉,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因心包原因所致心脏舒张严重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左心排血量减少所致。
水冲脉:又称陷落脉,是指脉搏急促有力,骤起骤落,如潮水涨落。医生紧握病人手腕掌面,将其手臂过头,则有明显的急促有力的冲击感。系脉压差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脉短绌:指脉率少于心律者为脉短绌,常见于期前收缩、心房颤动。
脉细致:这个是中医虚脉中的脉细的说法,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常见于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希望能解释清楚对你有所帮助。
妇女之脉柔软均匀为常脉。
1.月经脉
月经来潮时,六脉均显洪大滑利;月经先期、过多或经行吐衄,脉多滑数或弦数,为血热;月经后期、过少或阅经,脉沉细或迟缓,为血寒;芤脉见于失血过多。
2.带下脉
脉弦数或滑数,为湿热带下;脉沉细或迟弱,为肾虚带下;弦滑之脉多见于癓瘕、炎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妊娠脉
寸口脉滑为早妊之脉,指下有滑、数、动的感觉。体弱者,兼见六脉俱全,尺脉不绝者也为孕脉。孕后六脉沉细短涩,或两尺脉弱而又断续不匀,多为气弱;孕后滑脉消失,伴阴道流血量多者,为胎儿死亡可能。
4.临产脉
孕已足月,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或脉象浮数散乱为临产之脉。或中指两侧搏动由第一指节渐达指端中冲者为临产之脉。
5.产后脉
产后脉应虚缓平和,如产后出血不止,可见微细涩脉,产后盗汗可见细数之脉。
着重诊下腹部。如按之有块而硬,推之不散,痛甚者多属血瘀;按之无块或痛减者为血虚;按之有块,推之则散为气滞。
中医脉诊五部曲
中医看病势必会有把脉,很多人觉得把脉很神奇,在那按按就能看出疾病来,其实这自有一套中医的理论在里面,下面中医专家就教你如何把脉。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全盘考虑。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