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预防小常识

一、流感属于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三型。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常可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发热一般高达38℃以上,可持续3~4天,头痛明显,常见严重的全身疼痛,全身乏力症状出现较早且明显,咳嗽、咽疼等,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

而感冒则是由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轻微,如低烧、打喷嚏、流鼻涕等、病程短,传染性弱。就是患了“感冒”,人们还可以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

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以及分离上的困难,很难找到特效治疗药物,面对流感患者,医生能够做的也只是一些对症治疗和控制并发症的事情。因此,流感的预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流感的症状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两大类:1、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声音嘶哑、流眼泪、耳蒙、耳鸣等。这是感冒病毒在呼吸道局部大量生长繁殖,造成呼吸道粘膜炎症所致。感冒的实质是炎症,而肿痛和渗出,是一切炎症的普遍表现。鼻粘膜水肿会造成“鼻阻”;鼻粘膜渗出增加就会“流鼻涕”,炎症往下发展累及咽喉部就会“咽痛”、“干咳”;如果累及了声带,就会“声音嘶哑”。由于人体的五官是相互联通的,鼻部炎症如果累及了眼睛与鼻子的通道“鼻泪管”,正常的泪液循环通道被阻,就会“流眼泪”;炎症累及耳朵与咽喉的通道“咽鼓管”,导致内耳与外耳间的气压失衡,就会“耳蒙”、“耳鸣”。2、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是感冒病毒或细菌在呼吸道局部繁殖的过程中,不断释放毒素进入血液所致。感冒病原毒素会刺激机体产生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该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热和致痛作用,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发热和全身酸痛。感冒也是一种疾病,身体在疾病状态下代谢会加速,这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于是我们会感到乏力和没精神。至于有时候感冒了会吃不下东西,那也与病原毒素有关,可能是这些毒素作用于味觉感受器,让我们感到吃什么都“没滋味”,由于味觉丧失,最后干脆就不知道饿了。上述感冒的两组症状,依导致感冒的病原类型而有所侧重。通常普通感冒(病原为普通感冒病毒)以局部症状为主;而流感(病原为流感病毒)以全身症状为主。但不管以哪一组症状为主,只有具备了“鼻塞、流涕、喷嚏”这样一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且排除了其它疾病之后,才可以诊断感冒。

三、通过其他措施预防流感

  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里,刮风、降温是最平常的事情了,天冷,都憋在严严实实的教室上课,门窗一般是关上的,不透气,容易造成流感传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学校教师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低龄儿童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经常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和鼻黏膜,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是预防流感和感冒的好办法;

  4.注意适时加减衣服,以免过冷过热;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平时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对一些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的人群还是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腮腺炎小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2~15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所以同学们应加强注意防范。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16~18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但不发红,表面可发热,但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1~4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3~4天可达高峰,再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6~7天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10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一旦发现学生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曝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注意在冬春季节加强孩子的营养、保暖及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得了腮腺炎的同学应隔离在家,卧床休息,吃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加重肿痛,应多喝开水,及时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手足口病的预防小知识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8日。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童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osw.com//mjccby/2032.html
------分隔线----------------------------